您的位置 >> 教师发展>>阅览文章

《小学生粗心行为的矫治研究》研究方案

发表日期:2007/11/16 14:25:29 作者:无 有1570位读者读过

 

一、    课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有粗心现象,例如:在数学计算上:把符号看混,如“+”看成“-”;把数字看混,如“5”看成“3”; 忘了写答案,抄错了题,数错了数等。表现在语文方面:学拼音困难,阅读能力差,错别字多,作文偏题等。孩子“粗心”,往往也会表现在生活上的许多方面。譬如:上学时忘了带做好的作业本,开门进屋后忘了把钥匙拔下来,自己的东西总是丢三落四,到用的时候满世界找也找不到等。粗心的毛病不但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升学考试,还有可能在他以后的发展上产生严重的影响,是许多家长和老师深感头疼的问题,虽屡屡施招,效果却不显著。人们往往把小学生的粗心行为简单地归结为态度马虎、不认真,而不了解粗心现象背后的一些深层原因。这就要求教育者正确认识儿童的粗心行为,帮助学生及早形成准备状态,设计相应对策,矫治粗心行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进其身心的和谐发展与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本课题的提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践性、可行性和指导性。

二、    课题的界定

 所谓粗心,从心理学分析,就是就是自己理解且会做的事情,由于不仔细而出现的差错。粗心大意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具体地讲,就是不良学习习惯的一种表现。

三、   研究本课题的意义。

儿童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基础阶段。粗心大意则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具体地讲,是不良学习习惯中的一种。非智力因素一般是指学生的兴趣、情感、注意、动机和意志等,表现在小学生身上差别很大。一个人成功更需要超越常人的非智力因素。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作用。”这话对我们教学工作者来讲,是很有启发性的。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何况,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因此,无论从长远来看还是从目前孩子的学习状态来看,粗心都是应该纠正的。

一言之,细节决定学生学习乃至今后生活的成败。帮助学生矫治粗心行为,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思维方式,改善学生的心理品质,而且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可继续推进我校教科研工作的深入细化和内涵发展,进一步提升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准和教科研能力。

四、   课题的理论依据。

1、学习动机理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动机和情绪为认知活动提供最佳背景。强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认知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缺乏动机,情绪低落,往往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神思恍惚。动机过于强烈,情绪过于兴奋,则会导致意识狭窄,思维混乱,甚至头脑一片空白。

2、美国南加洲大学爱尔丝博士(dr.Jean Aryes)的感觉综合理论。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最早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Dr.Jean Aryes)在1969年提出的一个研究观点,用以矫治儿童学习障碍的行为,并了解其原因,事前提出预防和改善的方法。所谓感觉统合,是指人的大脑将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并作出正确的应答,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地运作。这也就象是交通指挥者或红绿灯管制者,在它的指挥下,各种信息有条不紊地在大脑的"高速公路"上飞驰,大脑才能协调身体对外界刺激的感受并作出适当的反应。没有它们,交通将乱成一团,"事故"不断。

3、皮亚杰的认知理论。皮亚杰指出:"感觉运动成熟与否,是日后知能学习或思考前期(3-6岁)孩子成功与否的基础。缺乏这方面能力的孩子,即使能够用大脑做记忆性的学习,但在观察、组织、想象、推理上的大脑功能似会有应用上的困难。"

五、课题研究目标。

找到一些矫治粗心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学生防治粗心,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促其成为学习和生活中的“细心人”。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对小学生粗心认识的几个误区。

2、小学生粗心形成的多方面原因。

3、找到一些矫治粗心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孩子细心的习惯。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教师审慎地对待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反思小学生粗心行为的成因及对策,为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而行动,而研究。教师要突出对课题研究的问题的研究,以问题研究为中心,围绕这些问题与课题组其他成员进行行动研究,解决问题,并通过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的直接、间接的观察与反思,通过课题组成员或其他教师的交流,不断加深对小学生粗心行为、对自己行动实践的理解,并在这种理解之上不断地行动、不断地提高自己。

 

2、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选择典型的小学生粗心行为进行研究,并设计相应的干预对策进行辅导,观察比较,总结经验,形成丰厚的个案研究资料。

3、调查法、观察法。通过课题组成员的自然观察、个别谈话、家庭访问,并设计问卷,了解小学生粗心行为背后的成因,形成正确认识。

 

八、课题实施的保障。

1 、有一支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课题组成员均为区级骨干教师,有多人次多篇论文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奖或发表,且他们事业性强,踏实进取,完全有能力承担这一研究课题。

2、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我校于2003年起步构建起心育课程,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2003年,学校把“新型势下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对策”作为研究的总课题,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有效地促进了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在社会上也得到了较好反响,于2006年10月顺利结题,课题组撰写的《新型势下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对策》结题报告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广泛好评。

3、本课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南京市教科所谷力副所长及区教科室教研员汪圣龙老师等的论证和指导,这一切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成功打下了基础。  

4、校领导高度重视,给予有力的经济保障及时间保证,为课题组成员配备了详尽的理论书籍,并积极创造机会“请专家进来,让教师出去”。

九、课题研究的阶段。

1、准备阶段(2006年12月----2007年1月)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学习相关理论,组建课题组成员。

2、实施阶段(2007年2月----2008年2月)按课题组方案开展研究工作,完善方案,矫正操作措施。

3、总结阶段(2008年3月----2008年6月)归纳、概括、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教训,撰写研究报告,结题,推广成果。

十、课题研究的成果。

1、建构出我校良好的教科研机制和氛围,以研促校,形成特色。

2、研究出矫治学生粗心的策略,促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推广经验,形成《小学生粗心研究个案集》。

3、“以研促教,以研促写”,强化教师行动研究的科研意识,能围绕“小学生粗心行为的矫治研究”百花齐放,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素养,形成一本融理论、实践、反思于一体的理论编著。

4、完成课题的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