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演练在校园,安全预防记心间
发表日期:2025/2/26 15:53:15 作者:admin 有125位读者读过
防震演练在校园,安全预防记心间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为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提高师生在遭遇突发地震时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全体师生的生命安全,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中心小学于2025年2月21日组织开展了一场紧张有序的地震演练活动。此次演练涵盖全校28个年级,共1340名师生参与,达到了预期效果,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精心筹备,规划先行
1.成立专项小组: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此次演练,成立了以顾敏校长为组长的地震演练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演练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小组成员包括各年级主任、班主任、体育教师以及后勤保障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制定详细方案: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我校实际情况,领导小组制定了《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中心小学地震演练方案》。方案涵盖演练目的、组织机构、时间安排、演练流程、注意事项等各个方面,确保演练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3.广泛宣传教育:演练前,各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时间,通过播放地震科普视频、讲解避震知识手册、分析真实地震案例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普及地震的成因、危害以及应急避震的方法,如躲在课桌下、墙角等安全三角区,用书包或双手护住头部、颈部等关键部位,让学生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有章可循。
二、实战演练,紧张有序
1.信号发出,紧急避险:2025年2月21日,随着校园广播中响起急促的地震警报声,演练正式开始。班主任迅速反应,按照预定方案组织学生进行紧急避险。学生们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躲到课桌下,用手紧紧抓住桌腿,弯腰低头,尽可能缩小身体面积,教室里瞬间安静有序,每个孩子都展现出了良好的应急素养。
2.疏散引导,快速撤离:当第二遍警报声响起,意味着进入疏散撤离阶段。各班老师迅速组织学生排队,按照预定疏散路线,有条不紊地向操场撤离。疏散过程中,老师们在前、中、后不同位置进行引导,提醒学生注意脚下安全,避免拥挤、踩踏事故发生。各班学生两两一组,手牵手,用书本或书包护住头部,沿着楼梯右侧快速下楼。由于前期准备充分,每个楼层、每个楼梯口都有专人负责疏导,全校师生仅用了6分钟就全部安全疏散到操场指定位置,比预定时间提前了[X]分钟。
3.清点人数,汇报情况:到达操场后,各班班主任立即清点本班人数,并向年级主任汇报。年级主任汇总后向总指挥报告本年级应到人数、实到人数、是否有受伤人员等情况。经仔细核对,全校师生无一遗漏,全部安全到达疏散地点,仅有[X]名同学在疏散过程中因不小心摔倒擦伤,已及时由校医进行处理,无大碍。
三、总结提升,巩固成效
安全主任总结发言:全体师生集合完毕后,安全主任对本次演练活动进行了全面总结。首先,他对师生们在演练中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表扬大家行动迅速、秩序井然,展现出了高度的纪律性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也指出了演练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个别同学在疏散时嬉笑打闹、个别班级疏散路线不够顺畅等,要求全体师生务必高度重视,认真反思,加以改进。
四、反思展望,持续优化
通过本次地震演练活动,我们检验了学校地震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了师生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技能。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演练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1.进一步细化应急预案:针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组织相关人员对应急预案进行再次修订和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实用。例如,优化疏散路线,根据不同教学楼、不同楼层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精准的疏散方案,确保疏散过程更加顺畅、高效。
2.加强常态化应急教育:将地震应急教育纳入日常教学体系,做到常态化、制度化。通过定期开展主题班会、知识竞赛、应急演练等活动,持续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让应急知识真正深入人心,成为师生们必备的生活技能。
3.强化家校共育合力: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向家长宣传地震应急知识,倡导家长与学校共同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家庭应急避险能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校园安全的良好氛围。
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今后,我校将以此次地震演练为契机,不断强化校园安全管理,持续提升师生应急处置能力,为全体师生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努力打造一个安全、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