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度第二学期数学备课组活动二
发表日期:2019/5/21 16:17:34 作者:admin 有1258位读者读过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集体备课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学法,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资源共享。3月19日下午,数学教研组在三楼会议室进行了集体备课活动。首先,周爽老师介绍的《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一课的整体设计,组内教师进行研讨交流。
【活动策划】
2018----2019年度第二学期数学备课组活动安排
活动主题 |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
活 动 安 排 |
|
东善桥小学数学组一备教案
备课组 | 三年级 | 备课组 教师 | 胡静兰、陈银、贾鹤、林耀霞、周爽 | |||||
主备教师 | 周爽 | 集体讨论时间 | 2019.3.21 | |||||
课题 | 不含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 所属单元 | 第四单元 | |||||
教学 目标 |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结合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认识综合算式,了解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认识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了解递等式的书写格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混合运算的得数。 2.能力目标:使学生能联系解决问题的计算过程体会混合运算的相应顺序,能联系计算过程归纳、概括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增强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发展,培养认真计算和按规格认真书写,以及有错就改的学习习惯。 | |||||||
重难点 | 1.掌握不含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递等式的正确书写格式。 | |||||||
教 学 过 程 | 参备意见 | |||||||
教学设计 |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啊数学蕴藏在我们的生活中,接下来跟着老师去商店感受数学,买点学习用品吧!你们负责买东西,告诉我多少钱,我来买单付钱?好吗?
二、引导探究,理解新知 1、出示例题,引入新课 (1)出示例题图片,图片信息:讲义夹7元,订书机12元,书包20元,彩笔15元,笔记本5元,钢笔40元。问题: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 运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需要明确条件问题,想想数量关系式,确定先求什么。 (2)请同学们根据从问题想起的策略,独立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起买到需要的学习用品。 (3)学生独立作答,老师巡视。大多数同学都能用之前学习的两步计算解决这个问题,上台板演。
这题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一共用去的钱=3本笔记本的钱+1个书包的钱,1个书包的钱已知,3本笔记本的未知,所以我们确定下来这题先算的是3本笔记本的价格。结合分析的过程,对照学生上台板演的解答。 (4)学生板演: 5×3=15(元) 15+20=35(元) 答:一共用去35元。 明确两步计算解答的先求的是什么?每一步都求得的结果表示什么?举手统计和黑板同学写的一样的。
2、结合旧知,引入新知 (1)肯定刚刚上黑板的同学解答的非常准确,一步步写的很清楚,指出像这样列了两道算式,并一步步去解答,这种方法就叫分步解答,这两道算式叫做分步算式(板书分步算式)。并说明还有其他方式可以解答。 师:同学们,如果把这两个分步算式合在一起列成综合算式,你会吗?我们大胆尝试一下吧!
(2)结合分步算式,说明综合算式 根据前面的分步算式,先求什么,在先求出的基础上加上什么。老师巡视,请同学上台板演。 学生板演: 5×3+20 =15+20 =35(元) 答:一共用去35元。 请学生说出这个综合算式表示的意思,5×3表示3本笔记本的价格,然后+20,即为买三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的用去的钱。
(3)结合综合算式,说明乘法和加法混合运算 说明:求三本笔记本的价格,我们用的是乘法,求一共用去的钱我们用的加法,也就是说这个综合算式里既有乘法也有加法,像这样既有乘法也有加法的综合算式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学生说,老师最后板书并说明:混合运算。 同时板书课题:乘法和加 法的混合运算
(4)结合题意,说明混合运算计算顺序 师:前面我们说了,这一题我们要先算三本笔记本的价格,你们列的综合算式里先求得是什么?(学生明确先求得也是3本笔记本的价格,3×5这一步)
师:哪一位同学能总结一下,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要先求什么? 生:要先求乘法。
3、由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引出递等式 我们刚刚学会了列综合算式,那你能够解答吗? 出示一种结果:5×3+20=35(元),指出以前作业中有学生提前就会列出综合算式,并按照这样的方式解答,说明接下来要教大家正确的方法解答综合算式。板书: 5×3+20 =15+20 =35(元)
说明:这个综合算式,要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格,所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计算时,要另起一行写等号,并且要像这样等号比算式超前一格。(板书=)然后先算乘法的得数写在对应位置,后算的这一步“+20”照抄下来,最后把两次结果相加,再换一行,下一行的=和上一行=对齐,=35,有单位需要写上单位(元)。 板书并讲解完解答过程后,让学生自己在书上接着将过程写完。
说明:像这样一步步计算写出的等式,叫递等式(板书:递等式)再回顾一遍,请同学说一说递等式应该怎样书写,需要注意哪些。
4、练习巩固书写递等式 20+3×5 38+4×15 请两位同学上台板演,其他学生作业本完成,有错误指出,集体订正。
5、结合实际问题,引入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 (1)出示同样的例题图片,图片信息:讲义夹7元,订书机12元,书包20元,彩笔15元,笔记本5元,钢笔40元。问题变化:小晴买2盒水彩笔,付出5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
学习了综合算式,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意思,想想数量关系式,确定先求什么,列出综合算式并解答。请同学板演。 可能出现的情况: 50-15×2 =50-30 =20(元) 学生观察思考,现在列的综合算式既有乘法也有加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另外一个是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 同时板书课题: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2)例题说明乘法和减法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根据出现的情况,提问: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先求出什么?再求什么?(2盒水彩笔的价格,再用总价格减去2盒水彩笔的价格)说明这是一个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
三、巩固知识,归纳总结 出示例题中的混合运算,观察例题,总结今天学习内容。 20+3×5 3×5+20 =20+15 =15+20 =35(元) =35(元)
50-15×2 =50-30 =20(元)
总结:学生分点说,老师可以做最后的总结。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在计算时,都要先算乘法(同时板书: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先算乘法)。
四、练习巩固,形成技能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划线说明先算哪一步,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过程和得数,结合强调后算的要在递等式中按原来位置照抄下来,有错的订正。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观察,判断错误并改正 交流:哪题有错误?说说错在哪里,是怎样改正的,指名说明,并呈现正确算式和结果。 强调:计算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时,不管乘法在前面还是后面,都要先算乘法;其次要注意暂时不要算的这一步,在递等式里要在原来的位置照抄下来,不能写错位置或者漏写。
3、想想做做第4题,比一比,算一算 32+3×20 56-7×8 32+3-20 56÷7×8 比较: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两道题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同学交流,指名同学说明相同和不同。(两道题目里的3个数顺序排列是一样的,但是上面的一题是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下面的一题是加和减,没有乘法。) 两题在运算顺序上会有什么不同呢?独立计算,观察运算顺序。(指名板演)
说明:在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法;但在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的算式里,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4、想想做做第6题 企鹅体重36kg,鸵鸟的体重比企鹅的3倍少15千克,这只鸵鸟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指名学生板演,巡视过程中,老师提示解决这题,数量关系式是什么,确定先算什么,对应先算的这一步如何列算式,然后再去算什么,将两步合并。 根据学生板演的内容,讲解列出的综合算式先算的是什么?是不是和数量关系式可以一一对应。
五、课堂总结,交流收获 1、交流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在计算混合运算时,哪里你想给同学提个醒?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讨论的吗?
2、布置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
| ||||||
东善桥小学数学组二备教案
备课组 | 三年级 | 备课组 教师 | 胡静兰、陈银、贾鹤、林耀霞、周爽 | |||||
主备教师 | 周爽 | 集体讨论时间 | 2019.3.21 | |||||
课题 | 不含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 所属单元 | 第四单元 | |||||
教学 目标 |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结合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认识综合算式,了解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认识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了解递等式的书写格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混合运算的得数。 2.能力目标:使学生能联系解决问题的计算过程体会混合运算的相应顺序,能联系计算过程归纳、概括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增强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发展,培养认真计算和按规格认真书写,以及有错就改的学习习惯。 | |||||||
重难点 | 1.掌握不含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递等式的正确书写格式。 | |||||||
教 学 过 程 | 参备意见 | |||||||
教学设计 |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上单元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回顾并引入新课学习。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么上个单元学习的内容吗?(生答,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哪位同学还记得从问题想起解决问题的策略分哪几步。(根据问题想数量关系式——看需要的条件——确定先求什么)真棒!策略你们都知晓了,那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你们有信心吗? 师:其实啊数学蕴藏在我们的生活中,接下来跟着老师去商店感受数学,买点学习用品吧!你们负责买东西,告诉我多少钱,我来买单付钱?好吗?
二、引导探究,理解新知 1、出示例题,引入新课 (1)出示例题图片,图片信息:讲义夹7元,订书机12元,书包20元,彩笔15元,笔记本5元,钢笔40元。问题: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 运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需要明确条件问题,想想数量关系式,确定先求什么。 (2)请同学们根据从问题想起的策略,独立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起买到需要的学习用品。 (3)学生独立作答,老师巡视。大多数同学都能用之前学习的两步计算解决这个问题,上台板演。
这题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一共用去的钱=3本笔记本的钱+1个书包的钱,1个书包的钱已知,3本笔记本的未知,所以我们确定下来这题先算的是3本笔记本的价格。结合分析的过程,对照学生上台板演的解答。 (4)学生板演: 5×3=15(元) 15+20=35(元) 答:一共用去35元。 明确两步计算解答的先求的是什么?每一步都求得的结果表示什么?举手统计和黑板同学写的一样的。
5、结合旧知,引入新知 (1)肯定刚刚上黑板的同学解答的非常准确,一步步写的很清楚,指出像这样列了两道算式,并一步步去解答,这种方法就叫分步解答,这两道算式叫做分步算式(板书分步算式)。并说明还有其他方式可以解答。 师:同学们,如果把这两个分步算式合在一起列成综合算式,你会吗?我们大胆尝试一下吧!
(2)结合分步算式,说明综合算式 根据前面的分步算式,先求什么,在先求出的基础上加上什么。老师巡视,请同学上台板演。 学生板演: 5×3+20 =15+20 =35(元) 答:一共用去35元。 请学生说出这个综合算式表示的意思,5×3表示3本笔记本的价格,然后+20,即为买三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的用去的钱。
(3)结合综合算式,说明乘法和加法混合运算 说明:求三本笔记本的价格,我们用的是乘法,求一共用去的钱我们用的加法,也就是说这个综合算式里既有乘法也有加法,像这样既有乘法也有加法的综合算式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学生说,老师最后板书并说明:混合运算。 同时板书课题:乘法和加 法的混合运算
(4)结合题意,说明混合运算计算顺序 师:前面我们说了,这一题我们要先算三本笔记本的价格,你们列的综合算式里先求得是什么?(学生明确先求得也是3本笔记本的价格,3×5这一步)
师:哪一位同学能总结一下,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要先求什么? 生:要先求乘法。
3、由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引出递等式 我们刚刚学会了列综合算式,那你能够解答吗? 出示一种结果:5×3+20=35(元),指出以前作业中有学生提前就会列出综合算式,并按照这样的方式解答,说明接下来要教大家正确的方法解答综合算式。板书: 5×3+20 =15+20 =35(元)
说明:这个综合算式,要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格,所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计算时,要另起一行写等号,并且要像这样等号比算式超前一格。(板书=)然后先算乘法的得数写在对应位置,后算的这一步“+20”照抄下来,最后把两次结果相加,再换一行,下一行的=和上一行=对齐,=35,有单位需要写上单位(元)。 板书并讲解完解答过程后,让学生自己在书上接着将过程写完。
说明:像这样一步步计算写出的等式,叫递等式(板书:递等式)再回顾一遍,请同学说一说递等式应该怎样书写,需要注意哪些。
4、练习巩固书写递等式 20+3×5 38+4×15 请两位同学上台板演,其他学生作业本完成,有错误指出,集体订正。
6、结合实际问题,引入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 (2)出示同样的例题图片,图片信息:讲义夹7元,订书机12元,书包20元,彩笔15元,笔记本5元,钢笔40元。问题变化:小晴买2盒水彩笔,付出5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
学习了综合算式,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意思,想想数量关系式,确定先求什么,列出综合算式并解答。请同学板演。 可能出现的情况: 50-15×2 50-15×2 =35×2 =50-30 =70(元) =20(元) 学生观察思考,现在列的综合算式既有乘法也有加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另外一个是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 同时板书课题: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2)例题说明乘法和减法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根据出现的情况,提问: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先求出什么?再求什么?(2盒水彩笔的价格,再用总价格减去2盒水彩笔的价格)说明这是一个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 观察两种情况先算的都是什么?第一种先算的是付出的钱减去一盒水彩笔的价格,显然不符合数量关系式,第二种符合题意。
三、巩固知识,归纳总结 出示例题中的混合运算,观察例题,总结今天学习内容。 20+3×5 3×5+20 =20+15 =15+20 =35(元) =35(元)
50-15×2 =50-30 =20(元)
总结:学生分点说,老师可以做最后的总结。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在计算时,都要先算乘法(同时板书: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先算乘法)。
四、练习巩固,形成技能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划线说明先算哪一步,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过程和得数,结合强调后算的要在递等式中按原来位置照抄下来,有错的订正。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观察,判断错误并改正 交流:哪题有错误?说说错在哪里,是怎样改正的,指名说明,并呈现正确算式和结果。 强调:计算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时,不管乘法在前面还是后面,都要先算乘法;其次要注意暂时不要算的这一步,在递等式里要在原来的位置照抄下来,不能写错位置或者漏写。
6、想想做做第4题,比一比,算一算 32+3×20 56-7×8 32+3-20 56÷7×8 比较: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两道题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同学交流,指名同学说明相同和不同。(两道题目里的3个数顺序排列是一样的,但是上面的一题是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下面的一题是加和减,没有乘法。) 两题在运算顺序上会有什么不同呢?独立计算,观察运算顺序。(指名板演)
说明:在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法;但在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的算式里,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7、想想做做第6题 企鹅体重36kg,鸵鸟的体重比企鹅的3倍少15千克,这只鸵鸟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指名学生板演,巡视过程中,老师提示解决这题,数量关系式是什么,确定先算什么,对应先算的这一步如何列算式,然后再去算什么,将两步合并。 根据学生板演的内容,讲解列出的综合算式先算的是什么?是不是和数量关系式可以一一对应。
五、课堂总结,交流收获 1、交流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在计算混合运算时,哪里你想给同学提个醒?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讨论的吗?
3、布置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
陈银老师说课堂导入这边,可以结合上一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符合例题的解题思路,导入的更加自然
胡静兰老师建议这里老师再追问,算式列成20+5×3是否可以,如果列成这样应该先算什么?
林耀霞老师建议这里可以准备一些常见错误现象,让学生去发现,有意识这样的综合算式,容易出现哪些错误,让学生规范些递等式。
陈银老师也提出学生可能列的算式对的,但是在计算过程中运算顺序可能会混淆,上课时要考虑到这一点
| ||||||
东善桥小学数学组三备教案
备课组 | 三年级 | 备课组 教师 | 胡静兰、陈银、贾鹤、林耀霞、周爽 | |||||
主备教师 | 周爽 | 集体讨论时间 | 2019.3.21 | |||||
课题 | 不含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 所属单元 | 第四单元 | |||||
教学 目标 |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结合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认识综合算式,了解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认识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了解递等式的书写格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混合运算的得数。 2.能力目标:使学生能联系解决问题的计算过程体会混合运算的相应顺序,能联系计算过程归纳、概括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增强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发展,培养认真计算和按规格认真书写,以及有错就改的学习习惯。 | |||||||
重难点 | 1.掌握不含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递等式的正确书写格式。 | |||||||
教 学 过 程 | 参备意见 | |||||||
教学设计 |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上单元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回顾并引入新课学习。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么上个单元学习的内容吗?(生答,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哪位同学还记得从问题想起解决问题的策略分哪几步。(根据问题想数量关系式——看需要的条件——确定先求什么)真棒!策略你们都知晓了,那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你们有信心吗? 师:其实啊数学蕴藏在我们的生活中,接下来跟着老师去商店感受数学,买点学习用品吧!你们负责买东西,告诉我多少钱,我来买单付钱?好吗?
二、引导探究,理解新知 1、出示例题,引入新课 (1)出示例题图片,图片信息:讲义夹7元,订书机12元,书包20元,彩笔15元,笔记本5元,钢笔40元。问题: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 运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需要明确条件问题,想想数量关系式,确定先求什么。 (2)请同学们根据从问题想起的策略,独立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起买到需要的学习用品。 (3)学生独立作答,老师巡视。大多数同学都能用之前学习的两步计算解决这个问题,选择其中一个同学板演,因为学生前一天有预习,如果有同学列出综合算式,也请上台板演。 (4)这题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一共用去的钱=3本笔记本的钱+1个书包的钱,1个书包的钱已知,3本笔记本的未知,所以我们确定下来这题先算的是3本笔记本的价格。结合分析的过程,对照学生上台板演的解答。 (5)学生板演: 5×3=15(元) 5×3+20=35(元) 15+20=35(元) 答:一共用去35元。 明确两步计算解答的先求的是什么?每一步都求得的结果表示什么?举手统计和黑板同学写的一样的。 列出综合算式的同学,可以让他说明列出的综合算式表示什么,和分步算式有什么联系,明确这样的算式是由两个算式合起来的,叫综合算式,可以在这里直接引出综合算式)
8、结合旧知,引入新知 (1)肯定刚刚上黑板的同学解答的非常准确,一步步写的很清楚,指出像这样列了两道算式,并一步步去解答,这种方法就叫分步解答,这两道算式叫做分步算式(板书分步算式)。并说明还有其他方式可以解答。 师:同学们,如果把这两个分步算式合在一起列成综合算式,你会吗?我们大胆尝试一下吧!
(3)结合分步算式,说明综合算式 有预习的学生可以列出综合算式,没有列出的同学可以加以提醒,根据前面的分步算式,先求什么,在先求出的基础上加上什么。老师巡视,请同学上台板演。 学生板演: 5×3+20 =15+20 =35(元) 答:一共用去35元。 请学生说出这个综合算式表示的意思,5×3表示3本笔记本的价格,然后+20,即为买三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的用去的钱。
(3)结合综合算式,说明乘法和加法混合运算 说明:求三本笔记本的价格,我们用的是乘法,求一共用去的钱我们用的加法,也就是说这个综合算式里既有乘法也有加法,像这样既有乘法也有加法的综合算式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学生说,老师最后板书并说明:混合运算。 同时板书课题:乘法和加 法的混合运算 (4)结合题意,说明混合运算计算顺序 师:前面我们说了,这一题我们要先算三本笔记本的价格,你们列的综合算式里先求得是什么?(学生明确先求得也是3本笔记本的价格,3×5这一步)
追问:这一题列综合算式还有其他方法吗?还可以列成:20+3×5,如果这样该先求什么? (学生有说先算5×3,有说先算20+3的)这里还是结合题目,说明这一题到底要先求得始终是3本笔记本的价格,所以即使综合算式这样列也应该先求三本笔记本的价格。
师:既然5×3+20,20+3×5都是先算3×5这一步,哪一位同学能总结一下,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要先求什么? 生:要先求乘法。
(这里如果只是给第一次列的综合算式,学生可能理解为先算前面的,但是给出第二个综合算式后,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中应该先算乘法)
3、由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引出递等式 我们刚刚学会了列综合算式,那你能够解答吗? 出示一种结果:5×3+20=35(元),指出以前作业中有学生提前就会列出综合算式,并按照这样的方式解答,说明接下来要教大家正确的方法解答综合算式。板书: 5×3+20 =15+20 =35(元)
说明:这个综合算式,要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格,所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计算时,要另起一行写等号,并且要像这样等号比算式超前一格。(板书=)然后先算乘法的得数写在对应位置,后算的这一步“+20”照抄下来,最后把两次结果相加,再换一行,下一行的=和上一行=对齐,=35,有单位需要写上单位(元)。 板书并讲解完解答过程后,让学生自己在书上接着将过程写完。
说明:像这样一步步计算写出的等式,叫递等式(板书:递等式)再回顾一遍,请同学说一说递等式应该怎样书写,需要注意哪些。
4、练习巩固书写递等式
20+3×5 38+4×15 请两位同学上台板演,其他学生作业本完成,集体订正。 第一道题,有部分同学书写时会出现这些情况: 20+3×5 20+3×5 =15+20 =15+20 =35(元) =35
这里指出几点,①虽然先算的是3×5这一步,但是在书写的时候,3×5的结果15应该写在对应位置,前面的“20+”应该先照抄下来。(这里加法算出的结果是对的,但如果遇到减法,就存在错误情况);②等号不要和数字对齐,应该写在数字前面,上下等号位置对齐;③这是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写上单位
7、结合实际问题,引入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 (1)出示同样的例题图片,图片信息:讲义夹7元,订书机12元,书包20元,彩笔15元,笔记本5元,钢笔40元。问题变化:小晴买2盒水彩笔,付出5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 学习了综合算式,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意思,想想数量关系式,确定先求什么,列出综合算式并解答。请同学板演。
可能出现的情况: 50-15×2 50-15×2 =35×2 =50-30 =70(元) =20(元) 学生观察思考,现在列的综合算式既有乘法也有加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另外一个是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 同时板书课题: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2)例题说明乘法和减法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根据出现的情况,提问: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先求出什么?再求什么?(2盒水彩笔的价格,再用总价格减去2盒水彩笔的价格)说明这是一个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 观察两种情况先算的都是什么?第一种先算的是付出的钱减去一盒水彩笔的价格,显然不符合数量关系式,第二种符合题意。
说明: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仍然先算乘法。 这里再引导学生,说一下乘法和减法的综合算式,写递等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尤其强调虽然15×2这一步先算,但是如果先写可以吗? 50-15×2 =30-50 (当写出这样的算式,学生就看的出来30-50没法减了,同时强调这就是为什么要将每一步写在对应位置)
三、巩固知识,归纳总结 出示例题中的混合运算,观察例题,总结今天学习内容。 20+3×5 3×5+20 =20+15 =15+20 =35(元) =35(元)
50-15×2 =50-30 =20(元)
总结:学生分点说,老师可以做最后的总结。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在计算时,都要先算乘法(同时板书: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先算乘法)。
四、练习巩固,形成技能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划线说明先算哪一步,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过程和得数,结合强调后算的要在递等式中按原来位置照抄下来,有错的订正。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观察,判断错误并改正 交流:哪题有错误?说说错在哪里,是怎样改正的,指名说明,并呈现正确算式和结果。 强调:计算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时,不管乘法在前面还是后面,都要先算乘法;其次要注意暂时不要算的这一步,在递等式里要在原来的位置照抄下来,不能写错位置或者漏写。
9、想想做做第4题,比一比,算一算 32+3×20 56-7×8 32+3-20 56÷7×8 比较: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两道题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同学交流,指名同学说明相同和不同。(两道题目里的3个数顺序排列是一样的,但是上面的一题是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下面的一题是加和减,没有乘法。) 两题在运算顺序上会有什么不同呢?独立计算,观察运算顺序。(指名板演)
说明:在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法;但在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的算式里,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10、想想做做第6题 企鹅体重36kg,鸵鸟的体重比企鹅的3倍少15千克,这只鸵鸟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说明要求:先分步列算式,然后将两步算式合并为一个综合算式(计算综合算式,掌握运算顺序后解答并不难,但是如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列出综合算式是进一步需要掌握的,或者能列出两步算式,根据两步算式在列出综合算式。) 指名学生板演,巡视过程中,老师提示解决这题,数量关系式是什么,确定先算什么,对应先算的这一步如何列算式,然后再去算什么,将两步合并。 根据学生板演的内容,讲解列出的综合算式先算的是什么?是不是和数量关系式可以一一对应。
五、课堂总结,交流收获 1、交流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在计算混合运算时,哪里你想给同学提个醒?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讨论的吗?
4、布置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
原本考虑只是学生都分步列算式,但实际部分同学预习后已经可以列出综合算式,也可以上台板演。列出综合算式: 5×3+20=35(元)
3×5+20 20+3×5 这里追问20+3×5,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法。 | ||||||
板书设计 |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5×3=15(元) 分步 15+20=35(元) 算式 综合 算式 5×3+20 20+5×3 50-15×2 =15+20 =20+15 =50-30 递等式 =35(元) =35(元) =20(元)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先算乘法 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按从左到右顺序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