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度第二学期语文备课组活动一
发表日期:2019/4/19 10:19:52 作者:admin 有1413位读者读过
新闻报道
2月20日下午,一年级语文组教师齐聚在一起,进行了本学期的第一次集体备课。本次备课主要是针对新教师魏玉琴老师设计的《姓氏歌》一备教案进行讨论。
首先,魏老师就自己的教案进行了大致的描述,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大致的流程等。其次年级组教师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大家首先肯定了魏老师教案设计的教案框架,同是也给出了细化的意见,老教师江老师甚至详细讲解了一下对这种儿歌教学的心得体会。杨大燕老师提醒魏老师,刚刚开学,学生状态不佳,要做好预热准备,防止课堂氛围不浓烈......
通过这次集体备课,受益的不仅仅是魏老师,在座老师也调整了自己,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
2018------2019年度第二学期语文备课组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 |
儿歌教学的有效策略 |
活
动
安
排 | 2月19日:商讨确定活动主题,确定意向上年级公开课的教师和上课内容。 2月10日:就这一主题进行集体备课,围绕这一主题对上公开课的教师一备教案进行讨论。 2月21日上午:观摩魏老师公开课。 2月21日下午:就魏老师的课进行研讨、反思。 |
《姓氏歌》一备教案
魏玉琴
教学目标:
1、认识“姓、氏、赵、钱”等12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部首。
2、会写“姓、什”等7个生字,并能说出其笔顺。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认识“姓、氏、赵、钱”等12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部首。
2、会写“姓”“什”等7个生字,并能说出其笔顺。
教学难点:
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能自豪地告诉大家,你姓什么?(抽多个学生回答。)
2、刚才大家说得很好,在我们这个小小的班级里,就有姓王的、姓李的、姓刘的……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姓呢?
3、我们的姓是从祖辈传下来的。中国人的姓有几千种。有些研究中国姓氏的专家把常见的姓氏列了一个表,叫《中华百家姓》,读起来顺口,便于记忆,就像一首歌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小部分。
4、揭题:教师板书《姓氏歌》,学生齐读课题。
5、学习生字“姓、氏”。
(1)组词:姓氏、姓名。
(2)识字方法交流:姓=女+生氏=纸—纟
(3)你能用“姓氏”、“姓名”这两个词语造个句吗?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二、读文识字
(一)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仔细听,听准生字的字音)
2、多有趣呀!你们想读吗?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两遍。
3、全班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
(二)随文识字。
1、再次朗读课文,你从中知道什么?(小组内讨论,全班汇报交流)
2、大家说的对,本首儿歌总共2节,讲的都是有关姓氏。
三、学习第一小节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边拍手边读第一小节)
2、指生朗读,小组朗读,全班朗读。
3、学习生字“李、张、古、吴”,认识“弓字旁”。
(1)找出在文中出现的地方:“木子李”、“弓长张”、“古月胡”、“口天吴”,学生指读。
自由读生字,你从中发现什么?他们有什么特点?(偏旁加熟字)
平时在我们班也见到过这些姓氏,但你能把音读准确吗?你能给他们找朋友么?(同桌讨论,全班汇报交流)
(2)引导学生小组内认读生字并交流识记方法。(全班汇报交流)
①“李、古、吴”是上下结构,“张”是左右结构,都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等方法识记。
②“张”的偏旁部首是“弓字旁”,你还知道哪些字也含有“弓字旁”。
男女比赛读第一小节。(教师指导)
4、你能做问答游戏吗?
(1)出示课件,读一读。
(2)同桌互相练习问答游戏。比一比,赛一赛。(全班汇报交流)
四、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课件,学生自由读并思考:本小节与第一节有什么不同?
2、全班交流汇报:
①第一节姓氏是单个,第二节姓氏是两个,如:“诸葛”、“东方”。
②教师引导:两个姓氏我们称之为复姓。(教师进行讲解)
③你知道哪些姓名里含有复姓?(诸葛亮、王昭娇子等等。)
3、学习生字“赵、钱、孙、周、王、官”,认识“走字旁”和“金字旁”2个偏旁部首。
(1)同桌互读生字,同时给生字找朋友。(全班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小组内认读生字并交流识记方法。(全班汇报交流)
①“孙、钱”是左右结构,“王”是独体字,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等方法识记。(如:钱——线 王——玉)
②“赵、周”都是半包围结构,“赵”的偏旁部首是“走”,你还知道哪些字也还有“走字旁”。(如:趟、起)
③“钱”的偏旁部首是“金字旁”,你还知道哪些字也含有“金字旁”。(如:铅、铁)
④“官”是上下结构。
4、小组比赛读第二小节。(教师评比)
五、巩固生字
1、认读生字。
(1)以开火车认读带拼音生字。
(2)去掉拼音,指名读生字,然后开火车。
(3)生字回到文中,你能读准确吗?比一比,赛一赛。
男女各派一人进行朗读。
全班齐读。
2、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姓、什、么、双、国、王、方”。
(2)学生自由朗读生字。
(3)教师引导:这几个生字,你能给它们按结构分类吗?
左右结构:姓、什、双独体字:么、王、方全包围结构:国
出示课件,教师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课件:教师引导“姓、什、双”在田字格的占位在哪,你有什么发现?同时,帮他们找朋友。
①组词:姓名、什么、一双鞋等等。
②“姓、什”都是左窄右宽。“姓”中的“女”的一横要变短。教师进行书写,学生描红,再试写一个。(教师巡视并纠正)
③“双”字的第二笔的捺改成点,要和第四笔区分开。教师进行书写,学生描红,再试写一个。(教师巡视并纠正)
(2)教师引导:“么、王、方”在在田字格的占位在哪,你有什么发现?同时,帮他们找朋友。
①组词:什么、王子、方向等等。
②注意“么、王”在田字格的占位。“么”的第一笔是撇,“王”的第二笔是短横。教师进行书写,学生描红,再试写一个。(教师巡视并纠正)
③“方”的笔顺是点、横、横折钩、撇。教师进行书写,学生描红,再试写一个。(教师巡视并纠正)
(3)教师引导:“国”在在田字格的占位在哪,你有什么发现?同时,帮他们找朋友。
①组词:国家、中国等等。
②“国”字在写时注意点不能少,口要封严。教师进行书写,学生描红,再试写一个。(教师巡视并纠正)
六、背诵课文
这首儿歌多有趣,回家时给自己的家长背一下,也让他们了解一下姓氏。
《姓氏歌》二备教案
课 题 | 2 姓氏歌 | 主备人 | 魏玉琴 | 时间 | 2.21 |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姓、氏、李、张、古、吴、赵、钱、孙、周、王、官”12个生字;认识弓字旁、金字旁、走字旁。 3、会写“姓、什、么、双、国、王、方”7个生字,知道笔画顺序,会组词。 4、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 ||||
教学重点 |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书写七个字。 | ||||
教学难点 | 背诵课文,书写“姓、么、国、方”字。 | ||||
课时安排 | 2课时 | ||||
教学准备 | ppt | ||||
教学设计 | 批注 |
一、诵读导入,激发兴趣 1.开火车说说自己姓什么。 2.其实,中国的姓氏还有很多,播放《百家姓》视频文件。 3.揭示课题,并板书。 4.认识“姓氏”两字,并书写“姓”: (1)根据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读好后鼻音。 (2)学生交流怎么记这两个生字。(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也可以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氏”是“纸”减去绞丝旁。) (3)给“姓”组词。 (4)数笔画、书空笔画顺序,观察占格,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教师提醒写字注意点:“姓”的女字旁,横要写得短,注意避让,右边的“生”横画要稍微短些,第一横起笔在横中线上。) (5)生描红、练习写。展示评议。 二、自主学习,了解儿歌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儿歌,找到文中的生字圈出来,遇到读不准的生字,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2.老师领读,学生跟读并数一数共有几小节。 3.自由读儿歌,读完数一数儿歌共有几句话。 4.同桌轮流读儿歌,每人读一句。 三、开展游戏,趣味诵读 1.指名两位同学朗读第一节。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第一小节介绍了哪些姓氏?是怎样介绍的? 2.了解第一节的姓氏介绍方法。(通过把字拆开的方式来介绍姓氏。) 出示: 什么李?木子李。什么张?弓长张。 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 随机识记“李、张、吴”(拆一拆)(弓字旁)、“古”(古诗),并且组词。“双人徐”中“双人”是指“双人旁”(根据偏旁认识姓氏)。练习量词运用“一双()” 3.出示几个姓,让学生尝试拆解。如“章—立早章”“吕—双口吕”“林—双木林”“陈—耳东陈”“苗—草田苗”等。 4.齐读第一小节。 5.采用不同的方法讲述。 (1)除了拆字法,还有什么方法也能讲清自己的姓氏呢? (2)照样子说一说。(也可以用名人介绍) 出示:你姓什么?我姓方。 什么方?方向的方。 ①师生问答。 ②学生同桌之间游戏问答。 6.同桌拍手读第一节。 四、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复习写字姿势。(“三个一”) 2.数笔画数,动画演示生字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用右手模仿书空笔顺。 3.观察例字“什、么、双”:先整体观察这个字,再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指名说)(什——左窄右宽,上边齐平、下边“十”的悬针竖稍微长一些,“十”的小横从横中线上起笔。么——首笔斜撇从竖中线上起笔,撇折的撇穿过中心点,折稍向上倾斜。双——两个“又”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变化,左边的捺要变成点,稍稍比右边的“又”小,两个“又”要互相穿插。)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5.学生练习写。 6.展示评议。 三、诵读第二节。 1.引读: 师:中国姓氏有很多—— 生: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指导读好“郑”字,它的韵母是后鼻音。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姓氏的?(赵、钱、孙、周、王)(介绍部首:“走、钅”) 预设: 国:四四方方一个框,里面住着小玉儿。(猜谜法) 方:“放学”的“放”去掉反文旁,就是方。(熟字拆解法) 王:王王王,王嘉伟的王。(介绍班级同学姓氏法) 3.出示第四、五行,认识复姓。 (1)跟着老师读好复姓。 (2)教师介绍复姓。 (3)学生补充自己知道的复姓。 (4)教师补充常见的复姓。 4.齐读第二节。 5.出示字卡,自由读、开火车读。 6.比一比,看谁组的词语多。(把生字进行组词。) 四、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复习写字姿势。(“三个一”) 2.数笔画数,动画演示生字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用右手模仿书空笔顺。 3.观察例字:看一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如:国——方框儿要稍微大一些,竖画要直,“玉”字要写得小,里面的一竖写在竖中线上;王——笔画少,注意竖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稍短,第三横最长,稳稳托住上面的笔画。方——注意笔画顺序,大长横要长,横折钩稍微倾斜,斜撇从竖中线上起笔。)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5.学生练习写。 6.展示评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