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管理>>阅览文章

2018------2019年度第一学期数学备课组活动八

发表日期:2018/12/17 11:17:42 作者:admin 有906位读者读过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集体备课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学法,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为了结合我校十三五课题《基于数学思考构建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119日下午,数学教研组在办公室8进行了基于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数学思考水平的抽象水平研究为主题的集体备课活动。首先,周莉丽老师介绍的《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课的整体设计,组内教师进行研讨交流。在互动交流中,我们意识到了为了发展学生数学思考,年级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的活动抓手,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使学生爱上思考,学会思考。

【活动策划】

2018----2019年度第一学期数学备课组活动安排

活动主题

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1. 组内教师教材,进行探讨课程“学的活动”如何安排。

2.周莉丽老师进行主备,说明如何在年段培养学生的数感

3.其他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建议,重点讨论如何让学生过活动发展数学思考。

IMG_20181216_152811IMG_20181214_163732

IMG_20181214_163719

IMG_20181216_152823

东善桥小学数学组一备教案

备课组

四年级

备课组

教师

高敏、周爽、鞠双煜、胡静兰、许秀婷、周莉丽

主备教师

周莉丽

集体讨论时间

2018.11.14

课题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所属单元

第六单元

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运算定律,对于加法交换律的内容,从知识的层面看,学生学习、理解、运用较容易,而且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也已经渗透,让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学习加法的运算律,为以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同时也为简算打下基础。

教学

目标

1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

2、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参备意见

教学设计

一、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同学们,气候渐渐转凉了,学校又要组织大家进行冬季三项比赛了,冬季三项比赛中有哪些项目呢?(跳绳、踢毽、长跑)看,同学们正在紧张训练呢!

出示情境图,提问:从这张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相继以课件出示: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活动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二、探索加法交换律

1.列式计算。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8+17  17+28

2.观察两个算式:这两个算式都是求出参加跳绳的人数,猜猜看结果可能会怎样?(相等)

3.学生计算,媒体演示,用等号连接。

4.观察比较这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交流后板书: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结果不变。

5,老师也从这个等式发现了一个规律出示:交换2817的位置,和不变。

6.比较老师和你们的两个发现,哪一个更合适?

7.交流得出:老师的发现是通过计算证明了的,而你们的发现到底正确不正确还不知道,暂且就把这个发现看做是我们的猜想?(板书:猜想?)

既然是猜想就需要我们去验证(板书),同学们想想看,我们可以怎样来验证呢?

8.学生交流后得出:可以再举一些例子。

9.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追问:现在我们有了几个这样的等式,能不能证明我们的猜想就正确了呢?(学生说还不能)

10.追问:到底要举多少个例子才能证明我们的猜想呢?(足够多)

11.达成共识:每个人举3个例子,整个班级就有一百多个例子,这样就比较多了。

同时大家也留意一下,看能不能找到交换加数位置和发生变化的情况,如果有,及时告诉大家行吗?

12.学生自主举例,并且交流。

师:正式交流前,老师想给大家展示同学们在刚才举例过程中出现的两种不同的情况。

(教师展示如下两种情况:1.先写出12232312,计算后,再在两个算式之间添上2.不计算,直接从左往右依次写下12232312。)

师:比较两种举例的情况,想说些什么?

师:哪些同学是这样举例的,能举手示意一下吗?

师:明白问题出在哪儿了吗?(生点头)为了验证猜想,举例可不能乱举。这样,再给你们几位一次补救的机会,迅速看看你们写出的算式,左右两边是不是真的相等。

师:其余同学,你们举了哪些例子,又有怎样的发现?

1:我举了三个例子,788729924774。从这些例子来看,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我也举了三个例子,544530151530200500500200。我也觉得,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师:两位同学举的例子略有不同,一个全是一位数加一位数,另一个则有一位数加一位数、二位数加两位数、三位数加三位数。比较而言,你更欣赏谁?

师:如果这样的话,那你们觉得下面这位同学的举例,又给了你哪些新的启迪?

教师出示作业纸:0+88+062121+61/9+4/94/91/9

师:没错,因为我们不只是要说明交换两个整数的位置和不变,而是要说明,交换——(任意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13.从同学们举的这些例子来看,都能够证明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结果不变这个猜想。有没有找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结果发生变化的例子?

14.用语言文字叙说比较麻烦,大家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图形、字母等把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呢?在自备本上试着写一写。

教师巡视,让部分学生上台展示创意,并让学生解释说明。

展示后教师小结:看来,用符号、字母等表示就是简单!在数学上,我们统一用字母ab来表示两个加数,可以写作a+b=b+a

15.小结、揭题:刚才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通过列式计算,发现了规律,又自由列举了很多例子来验证了规律,最后探索出了一条重要规律。其实在一些四则运算中包含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把这些规律叫做运算律(板书课题运算律)。我们刚才发现的加法中的这条规律叫做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在数学上通常用字母a+b=b+a表示。

16.在这个规律中,变化的是两个加数的-----(位置),但不变的是------(它们的和)

三、探索加法结合律。

1.过渡:刚才通过解决第一个问题,我们研究出了加法交换律,现在我们再来研究这一个问题,看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

2.列式计算,得出等式。

(1)指名回答,板书:28+17+23

第一步先求什么?(参加跳绳的人数)

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可给28+17添上括号,也就表示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我们一起算一算结果是多少?(68)

(2)还是这个式子28+17+23(板书),如果要先算参加活动的女生人数应该怎么办?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添上括号:28+(17+23)

添上括号后表示先算后两个数的和,再跟第一个数相加,结果又是多少呢?我们一起算算结果又是多少?(68)

(3)比较答案,用等号连接两个算式。

3.请同学们观察比较这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5.小结:从刚才同学的交流中发现,要用语言来表述这个发现,好像有一定的困难,那能不能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你的发现呢?

6.交流得出:(a+b)+c=a+(b+c)

7.这也是我们的发现,同学们想想看,怎样来证明我们的猜想呢?

8.让学生举例交流。

9、比较发现,举出的例子都能够证明我们的这个发现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根据新教材的教学目标,要淡化规律的表述,让学生体会字母表示规律的好处。教师选择恰当的时机,在学生感到用语言表述比较困难的时候,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直接用宇母表示加法结合律,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优越性。

10.教师揭示: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第二个运算律——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如果用字母表示就是——学生齐读字母公式。

四、巩固练习。

1.你能在方框内填出合适的数吗?

(45+36)+64=45+(36+)

(72+20)+=72+(20+8)

560+(140+70)=(560+)+

2.你能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一连吗?

(1)72+16      a(75+25)+48

(2)45+(88+12) b16+72

(3)75+(48+25) c(45+88)+12

真了不起!完成得这么好,还有两道算式也想请你们帮帮忙呢,愿意吗?如果这两道算式得数相同,你就起立证明自己的观点,看谁反应快!准备!

(84+68)+32  84+(68+23)

哎,站了又坐下去,怎么回事?(三个加数中有一个不同了)哪个加数不同?一个是32,一个是23,既然两边不等,那你知道哪边大吗?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看题要仔细)

3.渗透简算意识。

计算比赛:一二两组算左边,三四两组算右边,不写过程,直接写得数,半分钟,看哪组速度最快!

45+(88+12)  (45+88)+12

时间到!停笔!我宣布,一二两组快!三四两组慢!老师这样评价,你们有话要说吗?尤其是三四两组!不公平?左边算式中先算8812,正好凑成100。右边呢?(凑不成100)能凑整的快是吗?

好,再来一题!这次公平一点,自己选择,想算哪道就算哪道!

师出示:75+(48+25)  (75+25)+48

等于多少?你算的是哪道?为什么都选这道?因为先算7525正好得到100

4.数学小故事:(高斯1+2+3+4+5+6+7+8+9+10

原来巧用运算律还能使一些计算更简便呢!这就是我们下一节课研究的内容!










难点

突破

在处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一教学重难点时,从加法的交换律着手,引导学生发现交换律的存在,继而猜想并通过举例子的方法,先计算来验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一起总结规律。随后又呈现了一组算式,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明确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进而突破这一难点。

板书设计

加法的运算律

28+17=17+28   加法的交换律

28+17+23=28+17+23) 加法的结合律

活动

反思

这一节课学生是首次接触一些四则运算的运算律,故而让学生一下子体会交换,体会结合会有些困难,通过例题的不同列式的解决方法一步步引导学生产生加数交换位置和是否会变的质疑,从而引发猜想,激发学生举例验证的需要,最终获得结论,中间还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严谨性,不可以随意下定论。一层层,一级级,学生在做中玩,在玩中学,在质疑中产生对举例验证的方法的肯定,接着又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出式子。

在探索过程中,有意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思考交流,肯定并鼓励其不同思想,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东善桥小学数学组二备教案

备课组

三年级

备课组

教师

陈银、贾鹤、鞠双煜、胡静兰、许秀婷、周莉丽

主备教师

周莉丽

集体讨论时间

2018.11.9

课题

整十整百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所属单元

第四单元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整十整百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这一课之前,已经有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

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

1掌握整百整十的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2 计算方法的探究。

     

参备意见

教学设计

一、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同学们,气候渐渐转凉了,学校又要组织大家进行冬季三项比赛了,冬季三项比赛中有哪些项目呢?(跳绳、踢毽、长跑)看,同学们正在紧张训练呢!

出示情境图,提问:从这张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相继以课件出示: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活动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二、探索加法交换律

1.列式计算。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28+17  17+28

2.观察两个算式:这两个算式都是求出参加跳绳的人数,猜猜看结果可能会怎样?(相等)

3.学生计算,媒体演示,用等号连接。

4.观察比较这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交流后板书: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结果不变。

5,老师也从这个等式发现了一个规律出示:交换2817的位置,和不变。

6.比较老师和你们的两个发现,哪一个更合适?

7.交流得出:老师的发现是通过计算证明了的,而你们的发现到底正确不正确还不知道,暂且就把这个发现看做是我们的猜想?(板书:猜想?)

既然是猜想就需要我们去验证(板书),同学们想想看,我们可以怎样来验证呢?

8.学生交流后得出:可以再举一些例子。

9.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追问:现在我们有了几个这样的等式,能不能证明我们的猜想就正确了呢?(学生说还不能)

10.追问:到底要举多少个例子才能证明我们的猜想呢?(足够多)

11.达成共识:每个人举3个例子,整个班级就有一百多个例子,这样就比较多了。

同时大家也留意一下,看能不能找到交换加数位置和发生变化的情况,如果有,及时告诉大家行吗?

12.学生自主举例,并且交流。

师:正式交流前,老师想给大家展示同学们在刚才举例过程中出现的两种不同的情况。

(教师展示如下两种情况:1.先写出12232312,计算后,再在两个算式之间添上2.不计算,直接从左往右依次写下12232312。)

师:比较两种举例的情况,想说些什么?

师:哪些同学是这样举例的,能举手示意一下吗?

师:明白问题出在哪儿了吗?(生点头)为了验证猜想,举例可不能乱举。这样,再给你们几位一次补救的机会,迅速看看你们写出的算式,左右两边是不是真的相等。

师:其余同学,你们举了哪些例子,又有怎样的发现?

1:我举了三个例子,788729924774。从这些例子来看,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我也举了三个例子,544530151530200500500200。我也觉得,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师:两位同学举的例子略有不同,一个全是一位数加一位数,另一个则有一位数加一位数、二位数加两位数、三位数加三位数。比较而言,你更欣赏谁?

师:如果这样的话,那你们觉得下面这位同学的举例,又给了你哪些新的启迪?

教师出示作业纸:0+88+062121+61/9+4/94/91/9

师:没错,因为我们不只是要说明交换两个整数的位置和不变,而是要说明,交换——(任意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13.从同学们举的这些例子来看,都能够证明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结果不变这个猜想。有没有找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结果发生变化的例子?

14.用语言文字叙说比较麻烦,大家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图形、字母等把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呢?在自备本上试着写一写。

教师巡视,让部分学生上台展示创意,并让学生解释说明。

展示后教师小结:看来,用符号、字母等表示就是简单!在数学上,我们统一用字母ab来表示两个加数,可以写作a+b=b+a

15.小结、揭题:刚才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通过列式计算,发现了规律,又自由列举了很多例子来验证了规律,最后探索出了一条重要规律。其实在一些四则运算中包含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把这些规律叫做运算律(板书课题运算律)。我们刚才发现的加法中的这条规律叫做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在数学上通常用字母a+b=b+a表示。

16.在这个规律中,变化的是两个加数的-----(位置),但不变的是------(它们的和)

三、探索加法结合律。

1.过渡:刚才通过解决第一个问题,我们研究出了加法交换律,现在我们再来研究这一个问题,看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

2.列式计算,得出等式。

(1)指名回答,板书:28+17+23

第一步先求什么?(参加跳绳的人数)

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可给28+17添上括号,也就表示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我们一起算一算结果是多少?(68)

(2)还是这个式子28+17+23(板书),如果要先算参加活动的女生人数应该怎么办?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添上括号:28+(17+23)

添上括号后表示先算后两个数的和,再跟第一个数相加,结果又是多少呢?我们一起算算结果又是多少?(68)

(3)比较答案,用等号连接两个算式。

3.请同学们观察比较这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5.小结:从刚才同学的交流中发现,要用语言来表述这个发现,好像有一定的困难,那能不能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你的发现呢?

6.交流得出:(a+b)+c=a+(b+c)

7.这也是我们的发现,同学们想想看,怎样来证明我们的猜想呢?

8.让学生举例交流。

9、比较发现,举出的例子都能够证明我们的这个发现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根据新教材的教学目标,要淡化规律的表述,让学生体会字母表示规律的好处。教师选择恰当的时机,在学生感到用语言表述比较困难的时候,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直接用宇母表示加法结合律,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优越性。

10.教师揭示: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第二个运算律——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如果用字母表示就是——学生齐读字母公式。

四、巩固练习。

1.你能在方框内填出合适的数吗?

(45+36)+64=45+(36+)

(72+20)+=72+(20+8)

560+(140+70)=(560+)+

2.你能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一连吗?

(1)72+16      a(75+25)+48

(2)45+(88+12) b16+72

(3)75+(48+25) c(45+88)+12

真了不起!完成得这么好,还有两道算式也想请你们帮帮忙呢,愿意吗?如果这两道算式得数相同,你就起立证明自己的观点,看谁反应快!准备!

(84+68)+32  84+(68+23)

哎,站了又坐下去,怎么回事?(三个加数中有一个不同了)哪个加数不同?一个是32,一个是23,既然两边不等,那你知道哪边大吗?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看题要仔细)

3.渗透简算意识。

计算比赛:一二两组算左边,三四两组算右边,不写过程,直接写得数,半分钟,看哪组速度最快!

45+(88+12)  (45+88)+12

时间到!停笔!我宣布,一二两组快!三四两组慢!老师这样评价,你们有话要说吗?尤其是三四两组!不公平?左边算式中先算8812,正好凑成100。右边呢?(凑不成100)能凑整的快是吗?

好,再来一题!这次公平一点,自己选择,想算哪道就算哪道!

师出示:75+(48+25)  (75+25)+48

等于多少?你算的是哪道?为什么都选这道?因为先算7525正好得到100

4.数学小故事:(高斯1+2+3+4+5+6+7+8+9+10

原来巧用运算律还能使一些计算更简便呢!这就是我们下一节课研究的内容!

高敏:以身边的事例作引入,激发学生兴趣,为今天的学习打下基础。

周爽:出示例题情境图,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列算式计算,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及探索计算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全过程。

胡静兰: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自主探索规律,增强学习信心。

鞠双煜:在这个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思考交流,肯定并鼓励其不同的想法,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周莉丽:指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体现数学探索的严谨性。

许秀婷:呈现一组算式,通过观察比较,明确变化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加深理解。

高敏:引导用字母表示,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周爽:类比交换律的探索过程,让学生自己说出加法结合律的等式。

鞠双煜:巩固练习,加深印象,利于对新知的内化。










难点

突破

在处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一教学重难点时,从加法的交换律着手,引导学生发现交换律的存在,继而猜想并通过举例子的方法,先计算来验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一起总结规律。随后又呈现了一组算式,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明确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进而突破这一难点。

板书设计

加法的运算律

28+17=17+28   加法的交换律

28+17+23=28+17+23) 加法的结合律

活动

反思

这一节课学生是首次接触一些四则运算的运算律,故而让学生一下子体会交换,体会结合会有些困难,通过例题的不同列式的解决方法一步步引导学生产生加数交换位置和是否会变的质疑,从而引发猜想,激发学生举例验证的需要,最终获得结论,中间还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严谨性,不可以随意下定论。一层层,一级级,学生在做中玩,在玩中学,在质疑中产生对举例验证的方法的肯定,接着又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出式子。

在探索过程中,有意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思考交流,肯定并鼓励其不同思想,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