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管理>>教学管理>>备课活动>>阅览文章

2018------2019年度第一学期语文备课组活动八

发表日期:2018/12/6 8:02:27 作者:admin 有1027位读者读过

 

六年级备课组新闻报道

 

   12月5日,六年级语文组就《学与问》展开讨论,应该说这篇文章脉络清晰,内容简单。于是,顾老师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梳理文章的结构上。作者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紧接着举了两个事例。第一个事例是哥白尼的例子,她引导学生抓住“经常”和“缠着”理解哥白尼非常喜欢问。“这对哥白尼后来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吗?”与下文的“不懈追求”联系起来。“这些问题呢?”读一读这些问题。抓住省略号让学生说说哥白尼还可能提哪些问题。并列举古今中外名人因为勤学好问而成功的例子。让学生把握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与他成就的联系。第二个事例是沈括的例子。他就是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了心中的疑团。最终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我们应该怎么办?很显然,学生会说多问,那问谁呢?怎样问呢?自然过渡到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中去。  

    最后再回到文章的中心观点上来,让学生将学与问结合起来,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做学习的主人。课末,顾老师让学生阅读《同步拓展阅读》,寻找与本文相类似结构的文章。很快,学生就找到了。

2018------2019年度第学期语文备课组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

《学与问 》

 

 

 

 

 

 

这篇文章时,与四年级学过的《谈礼貌》和五年级的《滴水穿石的启示》很相似,在文体和结构方面几乎都如出一辙。应该说这篇文章脉络清晰,内容简单。作者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紧接着举了两个事例。第一个事例是哥白尼的例子,引导学生抓住“经常”和“缠着”理解哥白尼非常喜欢问。“这对哥白尼后来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吗?”与下文的“不懈追求”联系起来。“这些问题呢?”读一读这些问题。抓住省略号让学生说说哥白尼还可能提哪些问题。

 1.组内教师参考教参,查阅资料,确定教学重难点,形成个人初案。

2.组内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对初案进行修改。

3.主备教师先进行试上,上完集体讨论,再次修改教案。

23 学与问(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文的5个生字,理解不懈探求”“相辅相成等词的意思。

2.梳理文章脉络,明白摆事实讲道理是说理文的一大特点。

3.通过比较引用具体事例的段落,感悟论证的严密性。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自学反馈。

1.    读课题,听写词语,纠正读音和字形。

   金钥匙     铺路石     相辅相成

哥白尼    稀奇古怪    不懈探求   

      勤学好问    观察思考

     2.课件出示词语,理解了字词意思帮助记忆词语;相机讲解词语意思(不懈探求:懈怠,松懈;不断地探索追求。相辅相成:辅助;成全;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3.齐读词串,用上一两个词语说说文章的内容。(初步探知文章内容)

二、结合说理文特点,梳理文脉,概括段落大意。

1.教师: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说理的课文最大的特点是摆事实,讲道理。

(板书:摆事实、讲道理)

2.教师: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摆了哪些事实呢?(直接交流,节约时间)

3.交流:

  相机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陈述观点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总结观点

           2)(注意这里要提示:概括大意一定要说清人物、事情和结果。)

哥白尼从小喜欢,促使他对科学不懈探求。

沈括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解开了大林寺桃花开花迟的谜团。

3)(教师引导:第三自然段则告诉小学生遇到问题需要——

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

    4.小结:文章开头提出观点,中间通过实例证明观点,结尾总结观点,说理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特点鲜明。

三、自主学习

1.教师:课文又是怎样通过摆事实来讲道理的呢?(重点学习第2-4自然段)

出示自学任务:

自学2—4自然段,完成学习任务:

1.自由朗读两个事例,想一想:每个事例侧重说明什么?从文章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2.对比朗读两个事例,想一想:为什么选取这两个事例?

自学过程中可以作适当圈画批注,想好后也可以同桌讨论讨论。

三、任务一

1.自由朗读两个事例,想一想:每个事例侧重说明什么?从文章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2.摆事实是很讲究的,先看课文摆的第一个事实。

(出示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思考:这个例子侧重说明了什么呢?(喜欢问)

2    从文中哪些词语、句子感受到哥白尼喜欢问?(放手让学生发言,教师及时点拨即可)

(抓”“经常两个词语,感受到哥白尼问得多,问得彻底,不解决问题不罢休——不懈探求)

(抓三问句子,——指名读三问,——一问,问天上的太阳;二问,问天上的星星;三问,问地上的小鸡;有意思的问题,从课文列举的三个问题中你发现了什么?(1.范围广,天上、地下,宇宙中的一切问题都爱问;2.……问题多的数也数不清;3.问题是我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充分说明了哥白尼喜欢问,乐于追问到底呀!)

2)练习朗读出他的好奇。指名读

3)哥白尼后来从事科学研究以及他取得的成绩,课文为什么不写?

4)由此可见,摆事实要注意(具有典型性,所举的例子所摆的事实证实要讲的道理,事实和道理是相互印证的)

3.再看第二个例子

1)(出示第四自然段)

2)这个例子侧重说明了什么呢?沈括观察了吗?思考了吗?(仍然、放在心上、发现、才)

3)说理的课文应该怎样朗读呢?我们来看第四自然段,这一段包含两个部分,一是讲道理,一是讲故事,朗读时有区别,讲道理就要讲得言辞恳切;语重心长,讲故事要讲得生动,绘声绘色;人物的语言要读出相应的语气,有一句诗要吟诵;心里想的要读低一些。

4)先练一练,再指名读,齐读。

四、任务二

1.对比朗读两个事例,想一想:为什么选取这两个事例?(你又有什么发现?)

在总体来看课文所摆的两个事实,(都是古代科学家,一个中国,一个外国;他们的研究领域不同;都是勤学好问的典范,一个侧重多问,一个侧重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2.教师小结:摆了两个事实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说明了课文所要阐述的道理,也就是(齐读第一自然段)也是本课结尾总结的观点,齐读。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七、布置作业

1.课后学习《大林寺桃花》

2.搜集关于勤学好问的小故事和名言警句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郑燮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王允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

板书:

学与问

(典型性)摆事实   讲道理

 

23 学与问二备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文的5个生字,理解不懈探求”“相辅相成等词的意思。

2.梳理文章脉络,明白摆事实讲道理是说理文的一大特点。

3.通过比较引用具体事例的段落,感悟论证的严密性。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自学反馈。

1.    读课题,听写词语,纠正读音和字形。

   金钥匙     铺路石     相辅相成

哥白尼    稀奇古怪    不懈探求   

      勤学好问    观察思考

     2.课件出示词语,理解了字词意思帮助记忆词语;相机讲解词语意思(不懈探求:懈怠,松懈;不断地探索追求。相辅相成:辅助;成全;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3.齐读词串,用上一两个词语说说文章的内容。(初步探知文章内容)

二、结合说理文特点,梳理文脉,概括段落大意。

1.教师: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说理的课文最大的特点是摆事实,讲道理。

(板书:摆事实、讲道理)

2.教师: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摆了哪些事实呢?(直接交流,节约时间)

3.交流:

  相机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陈述观点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总结观点

           2)(注意这里要提示:概括大意一定要说清人物、事情和结果。)

哥白尼从小喜欢,促使他对科学不懈探求。

沈括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解开了大林寺桃花开花迟的谜团。

3)(教师引导:第三自然段则告诉小学生遇到问题需要——

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

    4.小结:文章开头提出观点,中间通过实例证明观点,结尾总结观点,说理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特点鲜明。

三、自主学习

1.教师:课文又是怎样通过摆事实来讲道理的呢?(重点学习第2-4自然段)

出示自学任务:

自学2—4自然段,完成学习任务:

1.自由朗读两个事例,想一想:每个事例侧重说明什么?从文章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2.对比朗读两个事例,想一想:为什么选取这两个事例?

自学过程中可以作适当圈画批注,想好后也可以同桌讨论讨论。

三、任务一

1.自由朗读两个事例,想一想:每个事例侧重说明什么?从文章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2.摆事实是很讲究的,先看课文摆的第一个事实。

(出示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思考:这个例子侧重说明了什么呢?(喜欢问)

2    从文中哪些词语、句子感受到哥白尼喜欢问?(放手让学生发言,教师及时点拨即可)

(抓”“经常两个词语,感受到哥白尼问得多,问得彻底,不解决问题不罢休——不懈探求)

(抓三问句子,——指名读三问,——一问,问天上的太阳;二问,问天上的星星;三问,问地上的小鸡;有意思的问题,从课文列举的三个问题中你发现了什么?(1.范围广,天上、地下,宇宙中的一切问题都爱问;2.……问题多的数也数不清;3.问题是我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充分说明了哥白尼喜欢问,乐于追问到底呀!)

2)练习朗读出他的好奇。指名读

3)哥白尼后来从事科学研究以及他取得的成绩,课文为什么不写?

4)由此可见,摆事实要注意(具有典型性,所举的例子所摆的事实证实要讲的道理,事实和道理是相互印证的)

3.再看第二个例子

1)(出示第四自然段)

2)这个例子侧重说明了什么呢?沈括观察了吗?思考了吗?(仍然、放在心上、发现、才)

3)说理的课文应该怎样朗读呢?我们来看第四自然段,这一段包含两个部分,一是讲道理,一是讲故事,朗读时有区别,讲道理就要讲得言辞恳切;语重心长,讲故事要讲得生动,绘声绘色;人物的语言要读出相应的语气,有一句诗要吟诵;心里想的要读低一些。

4)先练一练,再指名读,齐读。

四、任务二

1.对比朗读两个事例,想一想:为什么选取这两个事例?(你又有什么发现?)

在总体来看课文所摆的两个事实,(都是古代科学家,一个中国,一个外国;他们的研究领域不同;都是勤学好问的典范,一个侧重多问,一个侧重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2.教师小结:摆了两个事实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说明了课文所要阐述的道理,也就是(齐读第一自然段)也是本课结尾总结的观点,齐读。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七、布置作业

1.课后学习《大林寺桃花》

2.搜集关于勤学好问的小故事和名言警句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郑燮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王允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

板书:

学与问

(典型性)摆事实   讲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