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度第一学期语文备课组活动四
发表日期:2018/10/30 16:25:14 作者:admin 有1309位读者读过
三年级备课组新闻报道
语文课程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上,还要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审美情趣。因此,我们组选择了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庐山的云雾》这一课。
《庐山的云雾》是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为“祖国山河篇”,意在让学生从中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层次分明,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在了解了本课的主题之后,三年级的四位老师分析教材,查阅各种资料,四人通过讨论,确定了教学方法,形成了初步的教学设计。
2018------2019年度第一学期语文备课组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 | |
活
动
安
排 |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层次分明,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1.组内教师参考教参,查阅资料,确定教学重难点,形成个人初案。 2.组内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对初案进行修改。 3.主备教师先进行试上,上完集体讨论,再次修改教案。 |
东善桥小学语文组一备教案
难点 突破 | 本节课可以从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再结合多媒体的运用,形象生动的去直观感受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带着他们从朗读中感悟文字的魅力,激发他们的感情。 | |
板书设计 |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 |
活动 反思 |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确实,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通过本次活动,本次集体备课,承认了自己的不足,同时也感受到集体的强大。这次活动也让我们年轻教师得到锻炼,得到发展。
|
东善桥小学语文组二备教案
备课组 | 三年级 | 备课组 教师 | 蒋国琴、陈荣、高富宇、蔡学廉
| ||||
主备教师 | 陈荣 | 集体讨论时间 | 2018.10.18 | ||||
课题 | 庐山的云雾 | 所属单元 | 第四单元 | ||||
学情分析 |
三年级大部分学生都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能够端正学习态度,对学习较为感兴趣、有信心。学习充满热情,能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活学活用。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层次分明,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 ||||||
教学 目标 |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能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词语。会用“流连忘返”造句。 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 ||||||
重难点 |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2、掌握生字字形,能够规范、美观地书写。 | ||||||
教 学 过 程 | 参备意见 | ||||||
教学设计 |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位于我国的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那里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尤其是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想不想跟随作者的脚步去看一看?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课文。 二、出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 思考:庐山的云雾有哪些特点? 板书: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过渡:这节课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 三、学习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 1. 庐山云雾到底有哪些姿态呢?找一找 第一种姿态的云雾是什么?笼罩在山头,什么是笼罩?分析“罩”,上面是一个四,表示四面八方都 被盖住了,伸出手,我们一起写写这个字,那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什么?(白色绒帽),谁来贴一贴第一种姿态的云雾? 第二种姿态的云雾呢?缠绕在半山,什么是缠绕?谁来做一做动作?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像什么?一条条玉带,谁来贴一贴? 第三种姿态的云雾像茫茫的大海。你见过大海吗?什么感觉?一望无际,一往无边,什么样的云雾像茫茫的大海?弥漫在山谷的云雾,指名上来贴。 最后一种姿态的云雾是遮挡山峰,就像是巨大的天幕,你知道什么是天幕吗?谁来贴一贴? 再看看他们四人贴的位置对不对,分别是山头-山腰-山谷-山峰,你们真了不起,能把文字变成画,同时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指名读:师生点评 难道庐山的云雾只有这四种吗?你怎么知道的?千姿百态。瞧,这也是庐山的云雾,你能像作者一样说一说吗? 学生交流,师生点评。 过渡:同学们看,这就是庐山的云雾,不同的角度看,姿态不同,不同的位置看,姿态不同,不同的人看,姿态也不同。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句话出现栽了哪里?我们用横线把它画下来,它概括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我们把它叫做--中心句。 同学们,庐山的云雾美吗?我们一起读一读。 配乐朗读。
| ||||||
难点 突破 | 本节课可以从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再结合多媒体的运用,形象生动的去直观感受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带着他们从朗读中感悟文字的魅力,激发他们的感情。 | |
板书设计 |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 |
活动 反思 |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确实,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通过本次活动,本次集体备课,承认了自己的不足,同时也感受到集体的强大。这次活动也让我们年轻教师得到锻炼,得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