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管理>>教学管理>>备课活动>>阅览文章

东善桥小学语文集体备课六

发表日期:2018/5/9 12:49:49 作者:admin 有1349位读者读过

【新闻报道】

东善桥小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教研报道

提高备课效果和教学水平,更好地凝聚集体智慧,东善桥小学三年级语文组于4 24 日下午进行集体备课,针对《恐龙》一课进行了教学研讨。

首先,备课组成员对《恐龙》文本进行探讨,围绕课标就三年级学生学情进行分析。《恐龙》是一篇介绍恐龙知识的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楚,结构分明,重点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和形态。课后练习中,第一题要求: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第二题是:课文第二自然段介绍了几种恐龙,在他们的名字下面划上横线,并说说各自的特点。这两题便揭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三年级学生,抓住中心句,概括课文内容是学习重点,也符合本课重点。接着,刘佳莉老师分享了《恐龙》一备教案,各备课组教师针对教案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宝贵的修改意见。最后,刘老师老师整合修改意见形成二备教案并进行试上,备课组成员听课并进行评课。

 整个活动大家讨论热烈,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上课教师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这次集体备课活动,既提高教研水平,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17----2018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

 

  《恐龙》教学研讨

 

 

 

 

 

 

 

 

    提高备课效果和教学水平,更好地凝聚集体智慧,三年级语文备课组就《恐龙》一课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安排如下:

一、由主备人就《恐龙》撰写一备教案。

二、会议研讨分析第七单元《恐龙》文本,分析三年级学生学情。

三、各语文老师针对一备教案之不足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

四、主备人整合修改意见形成二备教案。

五、主备人进行试上,其他老师听课并进行点评。

 

 

东善桥小学语文组一备教案

备课组

三年级

备课组

教师

刘佳莉 虞文静  杨大燕  刘同银

主备教师

刘佳莉

集体讨论时间

2018.4.24

课题

恐龙

所属单元

第七单元

学情分析

 

《恐龙》是苏教版第六册教材第七组中的一篇知识性短文,课文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常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习性,流露出作者对恐龙这种史前动物的喜爱之情,使学生读来兴趣倍增。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通过多媒体及平时阅读,对恐龙早已有一定的了解,兴趣浓厚,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并且,该年龄段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较强的模仿能力,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及大量的直观图片和教师的引导,能够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恐龙的种类、生活习性等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

重难点

初步了解恐龙的种类、生活习性等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

     

参备意见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有关恐龙生活场景的录像。

2、板书课题,谈话激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集体交流:课文写了些什么,读懂了什么?

三、潜心品读,感悟方法。

1、精读雷龙,探究写法。

师:(点击雷龙图片课件)看,这是什么?

师:课文是怎样写雷龙的外形特点的?

(学生找出句子读,教师在刚才雷龙图片课件中点击出相应句子。)

读了这句话,你们觉得雷龙怎样?请你从这句话中找出一个词来回答。

师:请大家在这个词的下面画上波浪线。谁来读这个词?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这句话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雷龙是个庞然大物?

师:请大家比较这两个句子,课件出示:

1)、雷龙是个庞然大物。

2)、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自己读一读,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好?

师:同学们,为了把事物说清楚,表达生动、具体,往往要运用一些说明方法,这里把雷龙与大象作比较,这就是一种说明的方法。想一想,这句话中还有什么说明的方法?

师:这是比喻句,准确地说,这种说明方法叫打比方。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运用,形象具体地写出了雷龙是——庞然大物,让我们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个句子,体会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师:谁来读,用你的声音把雷龙是个庞然大物给读出来?

师:(相机评价,如:老师听了你的朗读,好像看到了好大的雷龙!”“哇,它真是个庞然大物!)我们一起读一遍,好吗?

2、小结学法,学习迁移。

1)出示表格:

名称外形特点说明方法

雷龙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作比较打比方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雷龙,我们是这样学的:首先找出最能说明雷龙特点的词庞然大物,然后通过讨论知道了课文是用作比较”“打比方的方法把雷龙这个特点写具体的,最后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它的特点给读出来。现在,就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方法,根据老师提供给你们的表格,重点选择一两种你最想了解的来学习,看看它的特点是什么,想想课文是怎样写具体的,再读一读。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2)学生自学讨论,师巡视指导。

3、反馈交流。

学生说到哪种恐龙,教师就讲哪种恐龙,并运用上介绍恐龙的相应图片及文字和上面表格等课件。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和学习说明方法。

三、自由说写,运用方法。

1、总结过渡:课文中用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这些说明方法,使我们对恐龙的外形特点有了很清楚的了解,除了课文中介绍的,你还知道哪些恐龙?请你用上今天学的一两种说明方法来介绍。先自己说一说,等一会儿老师请同学来说,比比谁说的好。

2、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恐龙图片,先自由说,再全班交流。

3、请你选择最喜欢的一种恐龙,用几句话写下来。

四、课尾设疑,留有余味。

1、恐龙这种神奇的动物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多年,可是大约在6500万年以前,这些恐龙突然神秘在消失了。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2、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想知道恐龙消失的奥秘吗?请同学们课余查找资料,现在开始研究,将来揭开这个千古之谜!

3、为学生提供中华恐龙园恐龙博物馆恐龙世界网站地址。

[设计分析: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想知道恐龙消失的奥秘吗?为学生提供恐龙网站地址,这既是对学生自信心的呼唤,学习动力系统的激发,更是对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启迪,从而实现有限的课堂教学为学生在课外无限的发展服务这一目的。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播放有关恐龙生活场景录像。学生通过视听去感受,看到不同种类的恐龙,从感官上取得第一印象,激起极大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导入之后,应该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理清思路,从总体上作以把握。

 

 

 

 

 

 

 

 

 

 

 

 

 

 

 

 

 

 

以表格形式引读导议,方法灵活,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引导学生读议写雷龙的句子上下功夫,学习雷龙的方法让学生从具体中去理解,先,为后面的打好基础。

 

难点

突破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促进他们在自主阅读、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自悟自得。课的一开始,我就引导进行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将自己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提出来,并带着这些问题,一步步地、不断深入地走进课文当中,在探究中与文本进行对话。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我并没有回避这些问题,而是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例如教学生字时,我就问:“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把这这些字记住呢?”从而引导学生认真地看字,用自己的方法识记字。在此过程中,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落实了读写结合,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特点。

板书设计

生活环境

种类形态        恐龙

亲戚

食肉

卵生

消失成迷

活动

反思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仍存在着一些不足,由于考虑到时间的因素,在个别环节中,我没能让学生更充分地去自读感悟。同时我也在想,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如何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较高质量地落实识字、初读、初步感知等教学步骤,更好地发挥第一课时的作用。

 

东善桥小学语文组二备教案

备课组

三年级

备课组

教师

刘佳莉 虞文静  杨大燕  刘同银

主备教师

刘佳莉

集体讨论时间

2018.4.24

课题

恐龙

所属单元

第七单元

学情分析

 

《恐龙》是苏教版第六册教材第七组中的一篇知识性短文,课文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常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习性,流露出作者对恐龙这种史前动物的喜爱之情,使学生读来兴趣倍增。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通过多媒体及平时阅读,对恐龙早已有一定的了解,兴趣浓厚,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并且,该年龄段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较强的模仿能力,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及大量的直观图片和教师的引导,能够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恐龙的种类、生活习性等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

重难点

初步了解恐龙的种类、生活习性等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

     

参备意见

 

 

教学设计

 一、揭题激趣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是一种曾经是地球的主人,但今天已不复存在的爬行动物。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3、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想知道些什么?

  4、质疑,交流。

 学生可能会提出这些问题:

1)恐龙有哪些种类?它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

2)恐龙以吃什么为生?

3)恐龙是怎样生育后代的?

4)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了?三、潜心品读,感悟方法。

1、精读雷龙,探究写法。

师:(点击雷龙图片课件)看,这是什么?

师:课文是怎样写雷龙的外形特点的?

(学生找出句子读,教师在刚才雷龙图片课件中点击出相应句子。)

读了这句话,你们觉得雷龙怎样?请你从这句话中找出一个词来回答。

师:请大家在这个词的下面画上波浪线。谁来读这个词?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这句话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雷龙是个庞然大物?

师:请大家比较这两个句子,课件出示:

1)、雷龙是个庞然大物。

2)、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自己读一读,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好?

师:同学们,为了把事物说清楚,表达生动、具体,往往要运用一些说明方法,这里把雷龙与大象作比较,这就是一种说明的方法。想一想,这句话中还有什么说明的方法?

师:这是比喻句,准确地说,这种说明方法叫打比方。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运用,形象具体地写出了雷龙是——庞然大物,让我们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个句子,体会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师:谁来读,用你的声音把雷龙是个庞然大物给读出来?

师:(相机评价,如:老师听了你的朗读,好像看到了好大的雷龙!”“哇,它真是个庞然大物!)我们一起读一遍,好吗?

2、小结学法,学习迁移。

1)出示表格:

名称外形特点说明方法

雷龙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作比较打比方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雷龙,我们是这样学的:首先找出最能说明雷龙特点的词庞然大物,然后通过讨论知道了课文是用作比较”“打比方的方法把雷龙这个特点写具体的,最后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它的特点给读出来。现在,就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方法,根据老师提供给你们的表格,重点选择一两种你最想了解的来学习,看看它的特点是什么,想想课文是怎样写具体的,再读一读。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2)学生自学讨论,师巡视指导。

3、反馈交流。

学生说到哪种恐龙,教师就讲哪种恐龙,并运用上介绍恐龙的相应图片及文字和上面表格等课件。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和学习说明方法。

三、自由说写,运用方法。

1、总结过渡:课文中用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这些说明方法,使我们对恐龙的外形特点有了很清楚的了解,除了课文中介绍的,你还知道哪些恐龙?请你用上今天学的一两种说明方法来介绍。先自己说一说,等一会儿老师请同学来说,比比谁说的好。

2、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恐龙图片,先自由说,再全班交流。

3、请你选择最喜欢的一种恐龙,用几句话写下来。

四、课尾设疑,留有余味。

1、恐龙这种神奇的动物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多年,可是大约在6500万年以前,这些恐龙突然神秘在消失了。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2、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想知道恐龙消失的奥秘吗?请同学们课余查找资料,现在开始研究,将来揭开这个千古之谜!

3、为学生提供中华恐龙园恐龙博物馆恐龙世界网站地址。

[设计分析: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想知道恐龙消失的奥秘吗?为学生提供恐龙网站地址,这既是对学生自信心的呼唤,学习动力系统的激发,更是对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启迪,从而实现有限的课堂教学为学生在课外无限的发展服务这一目的。

 

 

 

 

 

 

通过提问激发兴趣

 

 

 

 

 

 

 

 

 

 

 

 

 

 

导入之后,应该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理清思路,从总体上作以把握。

 

 

 

 

 

 

 

 

 

 

 

 

 

 

 

 

 

 

 

 

 

 

 

 

 

 

 

 

 

 

 

 

 

 

 

 

 

 

 

 

 

 

 

 

 

 

 

 

 

 

 

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引导学生读议写雷龙的句子上下功夫,学习雷龙的方法让学生从具体中去理解,先,为后面的打好基础。

 

难点

突破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促进他们在自主阅读、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自悟自得。课的一开始,我就引导进行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将自己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提出来,并带着这些问题,一步步地、不断深入地走进课文当中,在探究中与文本进行对话。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我并没有回避这些问题,而是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例如教学生字时,我就问:“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把这这些字记住呢?”从而引导学生认真地看字,用自己的方法识记字。在此过程中,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落实了读写结合,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特点。

板书设计

生活环境

种类形态        恐龙

亲戚

食肉

卵生

消失成迷

活动

反思

 语文教学绝不仅局限于课文知识,同时要求适当拓宽。在可结束时,给学生关于恐龙的网站,让他们课后自己查阅,记下相关资料,组织交流讨论。课外延伸要求学生将这种探究延续到课外,培养学生对恐龙知识的持久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以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