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管理>>教学管理>>两组活动>>阅览文章

2016-2017第二学期数学组教研活动三

发表日期:2017/6/9 21:15:17 作者:admin 有1065位读者读过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功能是:查缺补漏、矫正偏差、防止误解;归纳梳理、知识架构、形成网格;概括提高、综合拓展、灵活运用,最终落实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8,我校数学组开展复习课教学专题研讨活动,由田蕾\赵旭老师执教五年级下册圆的复习课,张新双\沙淑秀老师执教三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复习课.复习课教学的特点之一是“理”,即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所复习的知识点条理清晰,学生的知识结构脉络分明,“理”的目的就是促进知识的系统化。通过研讨,我组教师对复习课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备课组

二组

备课组

教师

林耀霞、胡静兰、田蕾、

张新双、张耀芬

主备教师

林耀霞

集体讨论时间

2017.6.2

课题

 图形王国

所属单元

第八单元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全册教科书教学内容的整理与复习。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沟通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和扇形的特征,能正确掌握画圆的方法,加深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能灵活应用知识间的联系和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2.使学生通过整理、复习,进一步了解圆的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探索简单的规律,培养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观察、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积极参与练习、交流和探索解决问题等活动,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在现实世界的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作用,培养应用意识。 

重难点

应用相关公式计算周长和面积。

 

    过  程

参备意见

 

 

教学设计

 一、回顾整理

1.引入课题。

谈话:我们今天开始整理、复习本学期学过的几何与图形的知识,重点整理与复习圆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通过整理与复习,要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掌握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公式,能灵活应用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2.回顾整理。

提问:大家回顾一下,关于圆都学过了哪些知识,学到了些什么?(板书:特征周长  面积)

圆有哪些特征?(板书画圆)为什么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为什么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请你解释一下。(板书:d=2r    r=

圆的周长、面积跟半径或直径有什么关系?(板书:C =πd =2πr  S=πr2

周长跟直径的关系是怎样发现的?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得到的?

你能举例说说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在实际生活里有哪些应用吗?

(指名学生举例说明)    

二、圆的基础知识

1.做整理与复习第18题。

1)让学生先根据圆心、半径画圆,再按要求画出扇形。

交流学生画的圆,检查圆心位置和半径长度。

提问:面积是圆面积的扇形是怎样画的?为什么圆心角90°的扇形面积是圆的

说明:圆心角的大小决定扇形的大小。画圆时旋转一周正好360°,它的是90°,所以可以按圆心角90°画出的扇形,面积就是这个圆面积的

2)引导:这个圆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请大家独立算一算。

交流:周长怎样算的,结果是多少?(板书算式、结果)面积是多少,怎样算的?(板书算式、结果)

追问:这里周长和面积得数相同,能说周长和面积相等吗?为什么不能这样说?

强调:周长和面积是不同的概念,这里的数据虽然相同,但表示的意义不同。周长表示的是一周边线的长度12.56厘米,面积表示的是围成的平面大小是12.56平方厘米,所以不能说周长和面积相等。

3)提问:你能计算出这个扇形的面积吗?说说你的方法和得数。(板书)

说明:计算扇形面积,一般是看扇形大小是圆的几分之几,面积就是圆的几分之几。

2.做整理与复习第1 9题。

让学生说一说表中每行已知什么条件,要求哪些结果。

学生独立计算、填表,教师巡视。

交流结果,呈现表格数据。

第一小题按顺序是怎样计算的?第二小题算得对不对?第三小题是怎样依次计算的?

提问:观察表格,能从已知半径开始,按顺序说说怎样计算直径、周长和面积吗?

已知周长可以怎样求出另外三个数量? 

3.根据要求计算

1)计算下面各圆周长。(口答)

d=5分米    r=3厘米

2)计算下面各圆面积。

d=4米  C=6.28分米

让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两人板演。

交流:说说各是怎样计算的。

追问:计算圆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说明:圆的面积要根据半径计算,所以当半径未知时,一般需要先求出半径,然后再计算面积。

三、圆的知识应用

1.做整理与复习第20题。

让学生说说条件和问题。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想?为什么要计算车轮的周长?

让学生完成解答,同时指名板演。

检查每一步计算表示的意思,说说解答时还要注意什么。

说明:车轮滚动一圈的长度,正好是车轮的周长。所以先求出车轮周长,再乘40就是钢丝悬空部分的长度。解答时还要注意单位名称要换算统一。

2.做整理与复习第22题。

1)启发:观察这三块正方形铁皮,比较剩下的铁皮面积是不是相等,其实只要比较哪个面积?

说明:涂色部分圆的面积相等,剩下的面积也就相等;涂色部分面积不相等,剩下面积也就不相等。所以只要计算涂色部分圆的面积一共是多少。

提问:要求圆的面积,你能知道三块铁皮上圆的半径各是多少吗?(学生说明)

2)引导:请大家先计算,再比较,看看结果怎样。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指名三人分别板演计算。

讲评每块铁皮中圆面积计算方法,检查面积计算结果。

提问:通过计算、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像这样在正方形里排列圆的方法,还可以怎样排、分别排几个圆?

指出:像这样在正方形里排列圆,可以排1个、4个、9个、16个、25个……无论排成几个圆,正方形里所有圆的面积的和相等,都可以按正方形里最大的圆计算面积,所剩下的部分面积相同。

3.讨论整理与复习第23题。让学生读题、观察图形,交流条件和问题。

提问:3个扇形面积的和,可以转化成怎样的面积计算?为什么?

四、总结交流

1.复习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整理与复习,你对圆的认识和计算有哪些收获?

你还有哪些体会可以和大家交流?

2.布置作业。

完成整理与复习第2123题。

 

 

备课组

数学1组

备课组

教师

夏淑娴   赵旭 沙淑秀

朱桂萍  鞠双煜

 

主备教师

鞠双煜

集体讨论时间

    2017年6月5日

课题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与面积复习

所属单元

第八单元

学情分析

   “周长”和“面积”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在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是根据它们的意义、计算公式及单位名称来帮助学生区别周长与面积的不同,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就出现了张冠李戴的现象,求面积的问题理解为求周长,求周长的问题理解为求面积。对此,本次复习旨在对已学知识加以区分和归纳,同时又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扫清障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

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周长、面积概念的理解。

2、进一步正确、熟练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

3、运用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教学重点:

加深对周长、面积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

    过  程

 

 

 

教学设计

一、激趣、引入

拿出一张本班学生表演照片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同学们在六一表演时拍的照片,你们觉得漂亮吗?(漂亮)

师:我觉得它不仅漂亮还很有纪念价值。如果我们想把它挂在墙上展示出来你会怎么做?

给它装上木镜框,求镶木镜框至少要多长的木条就是求这张长方形照片的什么?(周长)

师:镶完木框后配上玻璃,玻璃至少需要多大就是求这个长方形照片的什么?(面积)

二、比较相同与不同

1、比较概念

A、师:请一位同学指出这个长方形照片的周长在哪?

师:谁能准确地说一说什么叫周长?板书周长概念

B、师:请一位同学摸一摸这个长方形照片的面积在哪?

C、谁能准确地说说什么叫做面积?板书面积概念

周长 围成图形的所有边线的长度。

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D、师:你们也想指一指周长摸一摸面积吗?请你们指出数学课本的周长并摸一摸它的面积。

E、我们看看电脑博士怎样显示刚才我们指周长和摸面积的过程。

播放课件周长和面积的演示

2、困惑中知相同条件

过渡:同学们刚才已经能指出照片的周长和面积了,你们能计算出来吗?

师:请同学们算出这张照片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生陷入困惑,指出要知道长与宽的数据才能算)

师:在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时我们一般都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板书  一般要知道长和宽

学生测量

计算集体订正。课件出示正确答案。

3、回忆计算过程比较不同

A、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们有没有发现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除了所表示的意思不同也就是概念上的不同,还有其它不同吗?板书表格标题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B、学生前后四人为一组讨论

C、师据生回答完成绿色部份板书

 

(说明:本环节的表格内容是这节课的重点,为了让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同时也让它成为我板书的一部份,因此采用小黑板从而避免课件播放一闪而过的缺陷。)

 

小结:师:同学们真仔细找出了周长和面积在概念、计算方法和所使用的计量单位上的区别,也正因为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有这么多不同的地方,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审题,先看清楚是求周长还是求面积,然后再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4、再次归纳相同点

既然它们有不同点,那有没有同学发现它们之间也有相同点呢?相同点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通过刚才的整理同学们对周长和面积是不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下面我们就试试下面几道题?

1.在(    )里填入适当的单位名称.

(1)钢笔长14(    )

(2)一张邮票的面积是6(    )

(3)教室长8(    )

(4)课桌面的面积是20(    )

(5)大树高14(    )

(5)大树的树荫14(    )

(6)教室地面的面积是45(    )

2、比较下图中AB两部分的周长和面积。   

           

学生判断后课件演示

 

 

 

 

 

3、一个长12分米,宽7分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

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剩下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4、把三个边长都是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五、总结

1 这节课我们对什么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有关这部分知识你还是什么疑问吗?或者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问题?

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与面积

 

一、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让复习课有新意

复习课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找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将平常所学孤立的、分散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构建知识体系。课上,老师让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学生说的都是具体的细节,教师引导学生并整理为三类: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学生通过整理,知识的主要脉络清晰呈现在面前,知识由“厚”变“薄”。这样复习不再是旧知识的简单重复,在复习中学生有发现,有提升,获得新授课那样的新鲜感。

二、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再现,为提升思维提供支点。

很多老师在复习时,往往只重视复习所学知识,而知识的形成过程,往往只在课堂新授教学时,让学生体验,而本节课,教师再次带领学生回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意在通过再现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当遇到学习困难时,要善于通过转化等策略,解决问题。通过比较转化前后的变化情况,巩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强化了学生的知识认知,积累了经验基础,为解决其他问题提供了很好的铺垫。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复习听课反思

聆听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复习这节课,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本节课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老师重视直观教学,合作探究和合作交流,加上生动有趣的课件,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完成了学习任务,是一节好课。本课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自然顺畅的过程中显出了教者的匠心独具。

2、重视教与学的方法的改变。

本节课从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革,采用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教师能充分发扬民主,塑造富有主体性的人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科学探究方法的获取,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同时注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3、重视轻松良好的探究氛围的营造。

教师创设了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使每个学生积极投入到复习过程,图形的拓展让学生主动探索,在思索中去发展很快理解别的同学的想法,学会了知识,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

4、重视知识的探索和方法的指导

复习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师借助学具的操作和表格统计,发现每排小正方形的个数正好是长边所含厘米数,小正方形的排数正好是宽边所含厘米数,长方形的面积正好是所有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从而总结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品质,充分体现了“知识固然重要,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

5、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都注意让学生做到细心观察,仔细思考,认真分析特别是在计算运动场主席台背景图的面积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重新排列正方形块,得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并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6、重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学习小组汇报交流时,要求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尊重他人;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学生作业时,教师提醒学生的写字姿势,要求学生做到“三个一”等,时刻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