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集体备课报道八
发表日期:2017/5/27 15:21:14 作者:AdminJN047 有1069位读者读过
为提高备课效果和教学水平,更好地凝聚集体智慧,东善桥小学五年级语文组于5月26日下午进行集体备课,针对《水》一课进行了教学研讨。
首先,备课组成员对《水》文本进行探讨,围绕课标就五年级学生学情进行分析。本单元四篇课文或多或少都和大自然相关,有赞美西湖风光的诗歌、有月夜凝思的遐想还有灰椋鸟归林时壮观场面的描写……《水》这一篇课文通过作者对儿时家乡缺水情况的回忆体现了乡亲们以苦为乐的精神风貌,文本的研读有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培养。接着,李燕红老师分享《水》一备教案,备课组其他教师针对教案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宝贵的修改意见。最后,李燕红老师整合修改意见形成二备教案并进行试上,备课组成员听课并进行评课。
整个活动大家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研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集体备课效果明显,既提高教研水平,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 |
关于高年段文章中写作手法的研读 |
活动安排 |
为提高备课效果和教学水平,更好地凝聚集体智慧,五年级语文组就第七单元《水》这一篇课文进行集体备课。 一、由主备人就《水》撰写一备教案。 二、会议研讨分析文本并分析五年级学生学情。 三、各语文老师针对一备教案之不足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 四、主备人整合修改意见形成二备教案。 五、主备人进行试上,其他老师听课并进行点评。 |
东善桥小学语文组一备教案
备课组 |
五年级 |
备课组 教师 |
杨大燕、李燕红、顾姗、陶承红 | ||||
主备教师 |
李燕红 |
集体讨论时间 |
2017.5.26 | ||||
课题 |
关于阅读中写作手法的教学 |
所属单元 |
第七单元 | ||||
学情分析 |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体会作者情感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的能力,但是关于具体的写作方法在文章中运用的好处还需要教师引导体会。 | ||||||
教学 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让学生体验缺水之艰难,要珍惜水资源。 4、初步感知以苦写乐的写作手法。 | ||||||
重难点 |
重点: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让学生体验缺水之艰难,要珍惜水资源。 难点:初步感知以苦写乐的写作手法。 | ||||||
教学过 程 |
参备意见 | ||||||
教学设计 |
一、揭示课题,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你的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叫声)(欢呼声)(奔跑声)…… |
视频导入更形象直观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环节,应让学生在自由感悟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读中感受,读中想象,读中进行角色互换。“语文是读出来的”。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学生深切体会到了作者家乡缺水的苦和得水的乐。 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在自由感悟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读中感受,读中想象,读中进行角色互换。“语文是读出来的”。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学生深切体会到了作者家乡缺水的苦和得水的乐。 与生活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养成节约的习惯。课文结束应设置一个拓展训练。 |
难点 突破 |
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而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这是一种强烈的对比,愈是写用雨水“洗澡”的痛快,愈反衬出平时不能“洗澡”的痛苦,愈是写“一勺水”洗一次“淋浴”的舒服,愈反衬出平时无水“淋浴”的难受。在这种“乐”中,饱含着因缺水带来的“苦涩”,而这样更让我们能深刻地体会到水的珍贵呀。这种写法叫“反衬”。 |
|
板书设计 |
27 水 缺水苦 享水乐 “以苦为乐” 反衬的手法 |
|
活动 反思 |
通过本次集体备课的研讨,对《水》一课的文本解读更为深刻,加深了对乡亲们以苦为乐精神的理解,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关键词句的把握,在文本理解中关注数字、比喻等手法对于体现文本主题的作用。在讨论的过程中也对本教案设计中的不足进行了讨论,有利于完善教学中的不足,使对于课堂的预设更为完整,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