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集体备课报道六
发表日期:2017/5/8 11:59:42 作者:AdminJN047 有1191位读者读过
六年级备课组活动报道
为提高备课效果和教学水平,更好地凝聚集体智慧,东善桥小学六年级语文备课组于5月4日下午进行集体备课,针对《孔子游春》一课进行了教学研讨。
首先,备课组成员对第七单元单元主题及《孔子游春》文本进行探讨,围绕课标就六年级学生学情进行分析。这是一篇有关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学生学习兴趣很浓。进行集体研讨时,每位老师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自己对于这篇了课文的理解,同时,也请教了老教师如何把握深浅度。
整个活动大家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研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集体备课效果明显,既提高教研水平,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语文备课组活动方案
| 
 活动主题  | 
  六年级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研究  | 
| 
 活 动 安 排  | 
    为提高备课效果和教学水平,更好地凝聚集体智慧,六年级语文备课组就《孔子游春》一课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安排如下: 一、由主备人就《孔子游春》撰写一备教案。 二、各语文老师针对一备教案之不足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 三、主备人整合修改意见形成二备教案。 四、主备人进行试上,其他老师听课并进行点评。      | 

东善桥小学语文组一备教案
| 
 备课组  | 
 六年级  | 
 备课组 教师  | 
 葛天美、刘佳莉、高菊萍、高富宇  | ||||
| 
 主备教师  | 
 葛天美  | 
 集体讨论时间  | 
 2017年5月4日  | ||||
| 
 课题  | 
 23、孔子游春  | 
 所属单元  | 
  第七单元  | ||||
| 
 学情分析  | 
 苏教国标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三课《孔子游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作者用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对孔子的无限敬仰,描述了孔子带弟子到泗水河畔赏春,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爱及师生间真挚的情谊。读后令人如同身临其境。游记层次清楚,妙用比喻、排比、拟人的手法描述泗水春景;借水明理、循循善诱、情景交融、重点突出、内蕴丰厚,清新而华丽,笔酣而情浓。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陶冶情性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六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关键词汇及语段,反复品读,体会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 ||||||
| 
 教学 目标  |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并辨别“泗水春景”中“飘逸”、“眸子”、“絮语”三个词语的表达效果,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及语段,感受孔子的语言中“先分述后总述”的论述方式。 3、感受泗水河边的醉人春景,体会“孔子论水”这段意味深长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并从中受到启发,感受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
| 
 重难点  | 
 1、体会并辨别“泗水春景”中“飘逸”、“眸子”、“絮语”三个词语的表达效果,感受泗水河边的醉人春景。 2、体会“孔子论水”这段意味深长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并从中受到启发,感受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  | ||||||
| 
 教  学  过  程  | 
 参备意见  | ||||||
| 
 教学设计  | 
  一、自主学习,直击重点 一提到春游,我们肯定会兴奋不已,那孔子带着弟子们游赏完泗水河畔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兴奋、快乐等)     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看出来的?(“竟情不自禁手舞足蹈起来”)     孔子为什么会这样的快乐?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去细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画下来。可以设身处地地去想,可以有感情地去读,也可以在感受最深的语句旁作上批注。   二、合作学习,深化理解    1.自学完的同学可以在组内交流读文后的感受。    2.全班交流。学生读出自己圈画的部分,并联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按照三个阶段来品读课文。    ①初步性认识——弟子言志     A.孔子是听完子路和颜回的志向后,听着颜回的志向歌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的。那么,子路和颜回的志向分别是什么?     B.颜回的“志向歌”里会唱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合理想象将歌词补写出来。     C.孔子听了弟子们有福同享、不为自己表功的志向后能不高兴吗,请同学们想一想,子路和颜回为什么会有这样高尚的志向的?请大家认真研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②深层次认识——师生悟理     A.子路和颜回之所以有这样高尚的志向,是因为他们听了孔子关于水的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后,深受启发。孔子望着水说了怎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呢,把它画出来读一读。     B.学生质疑:为什么孔子最后说:“水是真君子啊!”      在孔子眼里,水具有怎样的特点呢?(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这实际上也是谁具有的特点?孔子和弟子们谈论水的目的是什么?     C.大家请看“善施教化”的后面有一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水的其它特点,也就是君子的其它特点。)谁能合理地补充一些其它的特点?(胸怀宽广、博学多才、孝亲敬长……)     D.孔子教育弟子们做人,却没有直接说教,而是用水来打比方,巧妙地暗示弟子,你觉得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E.孔子的确是一位充满智慧、和蔼可亲、对弟子循循善诱的好老师。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第八自然段,      在读中体会孔子的语气,语调以及语言中蕴含的深意。    ③升华性认识——自然馈赠     A.孔子从泗水的绿波参悟出了做人的道理,说明了孔子是一位怎样的人?那到底是什么帮助了孔子悟出这个深刻的道理?请大家再次研读课文,想一想答案。(绿如翡翠的泗河水,说得更准确些是大自然母亲的馈赠)     B.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出了泗水河畔美丽的春景,找出来,读一读。     C.赏析美景:      学生质疑:为什么称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讨论交流:这个句子写得很美,美在何处。读中想像,读中品味。      练习说话:仿照()是她()的()句式,展开想像,练习说话。     D.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指导背诵。    ④小结:     阳春三月,泗水河畔桃红柳绿,草色青青,春意盎然,置身于大自然母亲宽广的怀抱中,怎能不让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心旷神怡,神情愉悦;当孔子欣然地接受了大自然母亲的馈赠,从泗水的碧波中参悟出做人的道理时,他又怎能不心花怒放;当孔子听到子路和颜回的高尚志向后,看到自己的教育思想在弟子身上生根发芽时,教书育人的快乐充盈着他的整个心灵,他怎能不高兴得手舞足蹈呢?   三、回读课文,总结收获 1、当我们跟随着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经历了一趟春光之旅,一趟精神之旅后,你有了哪些收获呢? 2、谈收获(可从词、句的积累,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式诸多方面来总结,着重于谈文章的思想感情。) 3、积累词句:  如果积累的是自己喜欢的词语,则用这个词语造句;如果积累的是句子,则背诵这个句子。 4、课文结尾说:“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春意为什么会变得更浓呢?你能回顾课文,说说你的理解吗?  (春光不变,但人欣赏春光的心情在变;春光不变,但春光中人心中的春景在变;春光不变,但春光中人的思想境界在变;春光不变,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变……)   四、自置作业,课外延伸  刚才,与大自然、圣人的对话让我们受益匪浅。学了这篇课文,你想给自己布置怎样的作业呢? (摘抄、背诵孔子的名言/ 查阅资料,更多更深地了解孔子/ 仿照课文,在大自然中选择一个对象,看看能产生哪些类似的联想,然后写下来/  2、 读一读孔子的著作,了解他的思想……)  | 
   高菊萍老师:带着问题读课文,让学生读的有方向,有目标,不一定要学生全部找对,应更注重思维的培养。 高菊萍老师:先分析志向固然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但不符合文章写作顺序,。 刘佳莉老师:注意拓展学生的想象力,不然学生会无话可说。 高富宇老师:老师要启发学生质疑 高富宇师:围绕关键词句展开文章理解,抓住关键的词语。 刘佳莉老师:让学生小结更能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如何,让教学更有针对性  | |||||
| 
 难点 突破  | 
 课文第8自然段孔子“论水”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这一段的教学过程中,教者首先要以“孔子提倡学贵有疑”鼓励激发学生通过自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大家讨论,而后将问题归纳、整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逐个解决(为什么说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使教化?→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省略号省略了其他什么特点?→孔子论水的用意)。这样,由易到难、步步深入,重难点的突破也就水到渠成。  | 
 | 
| 
 板书设计  | 
  23.孔子游春 赏春  大自然像母亲                      悟理    真君子                   言志    做真君子  | 
    | 
| 
 活动 反思  | 
 通过本次集体备课的研讨,对《孔子游春》一课的文本解读更为深刻,加深了对孔子思想仁的理解,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关键词句的把握,在文本中理解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精神。在讨论的过程中也对本教案设计中的不足进行了讨论,有利于完善教学中的不足,使对于课堂的预设更为完整,进而提高课堂教学额有效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