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管理>>教学管理>>两组活动>>阅览文章

《圆的认识》--数学组集体备课

发表日期:2017/3/6 22:03:06 作者:admin 有3422位读者读过

2017年,东善桥小学数学组二组开展主题为“认识平面图形”的集体备课,这次集体备课主要研究曲线图形《圆的认识》,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一致认为要让学生感受“圆,一中通长”的特征,并且思考对于曲线图形与其他平面图形在研究时的异同点,通过本次集体备课,二组成员对平面图形的教学都有了自己的认识。

活动主题

平面图形的认识——圆的认识

  平面图形属于空间与几何这一范畴,圆又属于平面图形中的曲线图形,为了加强教师对这块内容的理解,数学二组对《圆的认识》这节课进行了集体备课,具体活动如下:

1.组内教师比较苏教版、人教版、北师大版三版教材的异同点,确定教学重难点,形成个人初案。

2.组内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对初案进行修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规定大小的圆。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活动,感受获得方法的心理满足,提高学习数学自信心。

  教学重点:

圆的特征的认识及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

出示套圈游戏中的三幅图,提问:这些小朋友是怎么站的?哪种站法公平?为什么?

预设1:学生能说出每个人到目标的距离相等这样的理由,可以直接揭示课题,并出示圆形纸片作为场地模拟图。

请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套圈游戏中的小红旗处于整个圆形场地的什么位置?(中心/圆心,解释:圆的正中心)

预设2:学生只能判断圆形场地更公平时,教师可以保留悬念,直接揭示课题。

师:圆,可真是一个奇妙的图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探索圆的奥秘吧。

二、动手画圆

提问:课前,老师让大家自己尝试着去画一个圆,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你的作品的?(边展示边问,你是如何画出这个圆的?)

师:你能利用刚才的工具再画一个大小不一样的圆吗?

总结:圆规可以,而且更方便。

介绍用圆规画圆的具体步骤:两脚张开、针尖固定、旋转一周。(指名示范,集体画圆)

三、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

1.预设1:再找圆心

提问:你画出来的这个圆,它的圆心在哪里?

针尖固定的位置就是圆心,可以用字母O表示。(动手做标记)

1.预设2:认识圆心

提问:仔细看一看,针尖留下的这个点处于整个圆的什么位置?(中心/圆心,解释:圆的正中心)

2.认识半径

师:找一找,圆规的另一只脚(铅笔)在整个圆的什么位置?(在画出的这一条曲线上,重点突破“圆上”这一概念)

提问:现在,你能在你画的圆上表示出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吗?

定义:这条线段连接了(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我们叫它半径,通常用字母r来表示。

3.练习:画出r=2cm的圆,在圆中标出圆心、画一条半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

(强化半径的定义)

4.认识直径

出示定义: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请你根据直径的定义,在刚才的圆中画出一条直径。

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展示,说明为什么有的学生画的是直径有的学生画的不是直径。给直径标上字母d。

四、探究活动

1.活动要求:

①取出信封袋中的圆形纸片和探究纸。

②利用圆形纸片,把你的发现写在探究纸上。

③在小组内汇报、讨论。

集体交流时,教师相机板书。

2.练习:

①练习十三第1题

追问:如果我想画一个直径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该是4厘米吗?

②判断

在同一个圆中,直径一定比半径长。

所有圆的半径都是相等的。

圆有4条对称轴。

把圆形纸片对折,打开后得到的折痕一定通过圆心。

一个圆的半径增加3厘米,直径就会增加6厘米。

直径是3厘米的圆比半径是2厘米的圆大。

③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墨子曾说过:“圆,一中同长也。”

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五、对比发现,总结反思

1.通过今天的这一节课,我们和圆有了亲密接触,现在你能说一说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那些图形有什么相同之处,或者不同之处吗?

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设计成了圆形,比如车轮、窨井盖,课后请大家思考,为什么一定要这样设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