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数学组集体备课
发表日期:2017/3/6 22:03:06 作者:admin 有3422位读者读过
2017年,东善桥小学数学组二组开展主题为“认识平面图形”的集体备课,这次集体备课主要研究曲线图形《圆的认识》,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一致认为要让学生感受“圆,一中通长”的特征,并且思考对于曲线图形与其他平面图形在研究时的异同点,通过本次集体备课,二组成员对平面图形的教学都有了自己的认识。
活动主题 平面图形的认识——圆的认识 活 动 安 排 平面图形属于空间与几何这一范畴,圆又属于平面图形中的曲线图形,为了加强教师对这块内容的理解,数学二组对《圆的认识》这节课进行了集体备课,具体活动如下: 1.组内教师比较苏教版、人教版、北师大版三版教材的异同点,确定教学重难点,形成个人初案。 2.组内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对初案进行修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规定大小的圆。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活动,感受获得方法的心理满足,提高学习数学自信心。
教学重点:
圆的特征的认识及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
出示套圈游戏中的三幅图,提问:这些小朋友是怎么站的?哪种站法公平?为什么?
预设1:学生能说出每个人到目标的距离相等这样的理由,可以直接揭示课题,并出示圆形纸片作为场地模拟图。
请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套圈游戏中的小红旗处于整个圆形场地的什么位置?(中心/圆心,解释:圆的正中心)
预设2:学生只能判断圆形场地更公平时,教师可以保留悬念,直接揭示课题。
师:圆,可真是一个奇妙的图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探索圆的奥秘吧。
二、动手画圆
提问:课前,老师让大家自己尝试着去画一个圆,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你的作品的?(边展示边问,你是如何画出这个圆的?)
师:你能利用刚才的工具再画一个大小不一样的圆吗?
总结:圆规可以,而且更方便。
介绍用圆规画圆的具体步骤:两脚张开、针尖固定、旋转一周。(指名示范,集体画圆)
三、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
1.预设1:再找圆心
提问:你画出来的这个圆,它的圆心在哪里?
针尖固定的位置就是圆心,可以用字母O表示。(动手做标记)
1.预设2:认识圆心
提问:仔细看一看,针尖留下的这个点处于整个圆的什么位置?(中心/圆心,解释:圆的正中心)
2.认识半径
师:找一找,圆规的另一只脚(铅笔)在整个圆的什么位置?(在画出的这一条曲线上,重点突破“圆上”这一概念)
提问:现在,你能在你画的圆上表示出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吗?
定义:这条线段连接了(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我们叫它半径,通常用字母r来表示。
3.练习:画出r=2cm的圆,在圆中标出圆心、画一条半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
(强化半径的定义)
4.认识直径
出示定义: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请你根据直径的定义,在刚才的圆中画出一条直径。
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展示,说明为什么有的学生画的是直径有的学生画的不是直径。给直径标上字母d。
四、探究活动
1.活动要求:
①取出信封袋中的圆形纸片和探究纸。
②利用圆形纸片,把你的发现写在探究纸上。
③在小组内汇报、讨论。
集体交流时,教师相机板书。
2.练习:
①练习十三第1题
追问:如果我想画一个直径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该是4厘米吗?
②判断
在同一个圆中,直径一定比半径长。
所有圆的半径都是相等的。
圆有4条对称轴。
把圆形纸片对折,打开后得到的折痕一定通过圆心。
一个圆的半径增加3厘米,直径就会增加6厘米。
直径是3厘米的圆比半径是2厘米的圆大。
③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墨子曾说过:“圆,一中同长也。”
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五、对比发现,总结反思
1.通过今天的这一节课,我们和圆有了亲密接触,现在你能说一说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那些图形有什么相同之处,或者不同之处吗?
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设计成了圆形,比如车轮、窨井盖,课后请大家思考,为什么一定要这样设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