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管理>>教学管理>>两组活动>>阅览文章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数学教研组活动3

发表日期:2016/12/16 20:21:59 作者:AdminJN047 有931位读者读过

活动

主题

整体伴我计算教学的结构——以“9加几”为例

     活

 

   一、胡静兰、鞠双煜同课异构《9加几》一课。

   二、组内教师研讨——如何把握好计算教学算理与算法之间的结构

9加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89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景中,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9加几的“凑十”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10+3=  10+7=  10+5=  10+4=  9+1+2=  9+1+5=  9+1+6=  9+1+8=  

:看看这些算式,你发现什么

揭示是我们学习过的10加几等于十几

2、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女孩,问:可以先数出多少个,这样就能一眼看出有多少个?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介绍:一天,猴妈妈给小猴买了一些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桃。

引导观察、思考:苹果是怎样放的?根据图意,你想算出什么问题?

学生根据以往知识能说出算一共有多少个?从而引出算式:9+4=(板书)

2、自主探索算法。

提出要求:9+4的得数是多少呢?请同学们先各自算一算,再和同桌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独立探索并与同桌交流。

提出要求: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

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启发: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9413,都值得表扬!刚才有同学说,把外面的青苹果拿一个到盒子里,这样盒子里就变成10个,这样能一眼看出有13个,下面看老师来演示一遍,是不是这样拿的。(教师ppt演示)

问:我们拿了一个进去之后,把外面的4个苹果分成了几个和几个(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完善黑板上的凑十过程)

提问:为什么先要拿1个进去?

引导学生说凑十的过程:因为9+1=10,所以把4分成139+1=1010+3=13

点名说凑十的过程,全班集体说凑十过程。

3、指导完成“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情景图:小猴看大家学的这么好,给大家送来一些小花,从图上你看到什么?

引导学生说明图意:左边有9朵花,右边有7朵花,一共有多少朵花?

点名说算式,再让学生说圈出10朵可以怎么圈?

问:为什么要把右边的1朵圈到左边去?

明确:左边有9朵了,要凑成10朵,所以把右边的一朵圈过来。

学生自己在书上完成,再说一说凑十的过程。

三、组织练习

对话:看同学们学的这么棒,圣诞老人来给大家送礼物了,你们想看看是什么礼物吗?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第(1)小题图,先让学生看图,从图上知道什么?

明确:左边有9个方块,右边有6个方块,一共有几个方块?

问:小猴在做什么?为什么要从右边搬1块到左边去?它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自主完成书上的,全班交流,点名说说凑十过程,

第(2)小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说说凑十过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看图说说左边有几个,右边有几个,再列式。

问:要想一下子看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怎么办?

让学生自己圈出10根,并填写算式,全班交流。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左边一组题,提出要求:这两道题你会算吗?先自己算一算,再比一比这两道题,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练习后,组织交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第二道算式的思考过程与第一道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一致的。

出示右边一组题,让学生独立算一算、比一比。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先填一填,再以开火车的方式全班校对答案。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并比较:这里的9道算式是怎样排列的?

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得数的各位与前面加数的关系,并以9+5=14为例,明确:得数的各位比前面的加数少1.

全班齐读这些算式。

5、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运用刚才第5题发现的规律,以抢答的方式进行计算。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9加几的计算,你能说说它们的计算方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