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教学管理>>教学管理>>两组活动>>阅览文章

东善桥小学2015--2016第二学期品德与社会教研组活动材料(一)

发表日期:2016/3/26 21:27:44 作者:admin 有744位读者读过

2016年3月25我校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在二年级举行教研活动,由虞文静老师执教《告别小马虎》,虞老师的课设计精美,与学生配合默契,学生参与度很高,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反思: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能力差,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缺乏责任心,没有形成学习、做事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所以他们在学习中常因马虎而多一笔少一划、连错、抄错题、算错数。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因马虎做错事、耽误事。结合我班开展的班级文化建设“从小养成好习惯”,几次试教下来,我惊奇地发现,现在的孩子由于父母包办家务事,都认为自己从没做过马虎事,也很难找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马虎问题。经过几次修改教案,我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又将本课的重点改成了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和别人的马虎,并拍了许多学生生活中和学习上常出现的一些小马虎现象。通过“看动画续编故事、捉马虎行动、传悄悄话、告别马虎、做七色花”等几个活动环节,让学生了解做事马虎会给自己和别人造成的影响,体验做事认真,不敷衍的快乐,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做到办事细致、耐心、有毅力,让他们的价值观得到提升,经验得到提升。课上,学生都能积极找别人和自己存在的马虎,但个别学生还分不清到底哪些属于马虎,这有待于老师的正确引导。游戏“传悄悄话”设计得也不够恰当,学生体验感悟不够深。作为品德课程的实践者,我今后要潜心钻研,领悟好、实践好新课程的新理念,关注好儿童的生活,设计出更符合学生实际的课来。

 

听课反思:

夏老师:在这节课上,虞老师创设了小马虎漫游马虎国的故事情境,整节课都以这个故事为线索展开教学。在运用教材的过程中,虞老师没有拘泥于教材内容的设置,而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再加工、再创造,我除了选择采用教材中的内容外,还增加了趣味故事导入——“马虎的由来”,告别马虎行动——“马虎国马虎学校马虎班”等教学环节,与原教材有机融合、有机整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讲故事、唱儿歌等是儿童有效的学习方式,能促进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有所体验感悟。  

蒋老师:由于本课创设了一个大的故事背景,虽然创设了与孩子们相似的马虎学校马虎班的情境,但是孩子们始终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别人的马虎,并没有真正联系自己的生活。在这一点上,没能高效达成思品课对生活的指导作用。另外,思品课要求孩子在动手中感悟。而在这节课中,孩子们一直都是在听和说,并没有动手去尝试。如果将教材中的“智闯马虎宫”环节巧妙地加入到课堂中来,也许效果会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