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语文组第一次活动
发表日期:2016/9/30 8:40:01 作者:无 有808位读者读过
小学语文组新学期第一次集体教研报道
为进一步明确本学期语文教研重点,更有效提升教研实效,2016年9月12号,我校语文老师齐聚一年级一班,观摩了一节江静老师的公开课《g k h》,江老师精心备课,认真上课,课堂生动,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听课、学习习惯。
下午,在陶承红主任的带领下,在三楼会议室进行了集体研讨。研讨中,教师们针对江老师的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最后,江老师针对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提出了很多的建议。
接下来,两位一年级新教师选择一课,进行集体备课。
9月22号,陈荣老师进行了第一次试教,全体语文老师前来听课。教完之后,再次进行研讨,听课教师有针对性的提出本次课存在的问题以及自己的建议。会后,王新蕾老师对教案进行了再次的修改。
9月23号,由王老师进行第二次试教。经过前两次的研讨,教学效果比第一次好,课后,也进行了第三次研讨。
此次听课评课上课活动,给青年教师提供了自身发展的平台。同时,教研活动合作、对话、专业探究的过程,加强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
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教研组第一次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 |
基于汉语拼音教学的教研活动 |
活
动
安
排 |
为有效提升教研实效,决定在一年级开展“基于汉语拼音教学的教研活动。活动安排如下: 一、观摩了一节江静老师课,组织老师进行了集体研讨。 二、再安排两位一年级新教师选择一课集体备课,备完之后,与江老师交流,进行修改。 三、由陈荣老师进行了第一次试教,之后,再次进行研讨,修改教案。 四、由王新蕾老师进行第二次试教。
|
反思:
我的第一次语文教研活动
东善桥中心小学 陈荣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转眼间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已经上岗快一个月了。学校领导对我们这些新教师非常重视,开学初就安排老师来听课,为了让新教师更好地投入到教学中去,又为我们安排了一次观摩和学习的机会。
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第一次听的是办公室江老师的课,江老师教了几十年的书,并且一直从事低年级教育,在这方面也有经验。听完江老师的课,自己也颇有感慨,陶主任让我们晚上回去写一下听课反思,第二天来交流,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江老师的语言极富艺术性
听江老师上课,真是一种享受,听课的老师都被吸引了,仿佛我们就是学生当中的一个。我想这就是江老师的个人魅力所在。
二、教学过程中注重习惯的养成
上课铃一响,江老师并没有立刻开讲,而是先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坐姿、上课该怎样听讲、同学发言该怎么办等方面。而是贯穿在整个课堂中。
三、教学内容的设计
江老师没有做ppt,只拿了一本书,放在投影仪上。其实更精彩的东西全在江老师的头脑中,教学内容环环相扣,生动有趣,学生乐在其中。
四、教学过程中评价的艺术
整堂课,江老师的评价各不相同,不是简单的“回答的真好”、“你真棒”等,不同回答不同评价。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个同学一直回答不上来,江老师并没有直接让他坐下让其他人回答,而是给他时间考虑,最后回来出来了,江老师说:“你回答的真用心”。我想那个孩子肯定是开心的,因为老师在肯定他。这就是评价的艺术,江老师成功的运用其中。
五、时间的把握
整节课,步步紧凑,每个环节时间刚刚好,我想这不仅是江老师的厉害之处,也是时间的魅力所在。
第二天交流的时候,每个人都说了自己听后的感想。陶主任也表扬我们听得认真,思考的认真,于是让我和另一个教一年级的王老师共同备一课,再集体备课交流,由我先上,上完交流,再由王老师上。我和王老师选的是《z c s》这课,我自己先依据教参设计了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然后跟江老师王老师共同探讨,思路差不多了,第二天就由我先上。
第二天上午第一节课上完之后,我都快哭了,上得一塌糊涂。内容先不谈,纪律真的很差,我在上面讲,还有很多同学在讲话,玩跳绳,陶主任还下位教育了一位不听讲的学生,我们都知道,课堂纪律不好,课很难上好。第四课时,语文教研组的人一起开了会进行交流,让一些老教师评一评这堂课,听了老师们的指导,我也渐渐知道了一些课堂管理的方法、评价的方法,也给王老师提供了指导。
第三天,王老师上课。整堂课结束后,我觉得这堂课成功了,班级纪律比我的好太多,这其中不乏王老师平时的教育,也有课堂表扬的功劳。俗话说,恩威并施。有时确实是一个好办法,孩子的好胜心还是很强的。
为了更好地加强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学习还成立了“青蓝结对”,多向师傅学习,努力提供自身的素质,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我们这些青年教师而言,教书育人这条路还很长,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