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研活动4
发表日期:2015/12/11 12:20:03 作者:admin 有799位读者读过
画声音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材料和工具,选择合适的点、线、面、色描绘不同的声音。
2.感受各种声音的独特魅力和自己描绘出的声音所具有的画面美感。
3.对自身的听觉进行初步的关注和了解,激发关注生活,关爱自我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声音的不同,与点、线、面、色进行联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如何把无形的声音进行有形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设疑创作
1. 视频播放没有声音的动画片,让学生感受到声音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拍出掌声,教师引导学生对声音的关注,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办法把掌声留住。
老师建议,能不能把声音画下来?声音能画吗?
其实我们的绘画都是用点、线、面来表现的,那我们就请点、线、面来帮忙试着来画画声音。
3. 学生第一次作业:老师拍出掌声,学生尝试画出声音。(画出掌声的快慢、轻重和节奏的变化)
4. 作业展评:画好以后请你来谈谈为什么这样画?
设计意图:激励学生尝试用点、线、面帮忙画出声音,学生只要在纸上画出东西便要给予表扬和激励,因为每一笔都是由感而画的。
二、逐层深入,大胆创作
1. 从学生作业中总结出声音是可以画出来的。(揭示课题:画声音)
2. 放手机铃声让学生感受掌声与手机声的不同。
“你觉得该用什么颜色来画呢?”
3. 进行第二次作业:用自己觉得合适的颜色画出手机铃声。
4. 作业展评:从作业中反映出声音的颜色,并体会出掌声不同,色彩也会不同,原来声音是有颜色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虽然听到的是同一种声音,但每个人选择的色彩会有差别。这说明每个人对声音的感受是不同。老师给予每个同学充分的肯定,不要评判对错。
三、由扶到放,个性创作
1. 让学生谈谈生活中有哪些喜欢听到的声音和害怕听到的声音。通过回忆、模仿,再一次地感受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
2. “生活中有那么多声音,可简单的点、线该怎样对丰富的声音进行合理的表现呢?”介绍高歆恬画《外公的呼噜声》的作画过程。让学生从他人的作业中学习点、线、面、色的灵活运用。
这张图画是我校高歆恬同学画的,老师就来模仿他的作画过程。高歆恬边画边说:“我外公的呼噜声闷闷的,呼噜声很有节奏,所以我选用土黄色,用折线来画有节奏的呼噜声。外公的呼噜有时声音低,有时声音高,有时还变成呼噜呼噜的声音,这样的声音很烦人,我就咳嗽了两声,还真灵,他的呼噜声真的慢慢地变轻了,逐渐停止了,所以我把折线也变成了小点子来表现声音越来越轻了。当我暗自高兴时没想到他又开始了第二轮的呼噜,这次简直可以用震耳欲聋来形容,所以我用粗粗的水彩笔芯来画粗粗毛毛的线。大概打呼噜也挺累人的,后来外公的呼噜声就比较细、比较轻了,就像这些小点子一样。瞧,这就是‘外公的呼噜声’,非常经典!”
3. 考考学生的小耳朵灵不灵,能不能听出声音的变化。
媒体播放地铁列车声,由慢到快,由近而远的声音,感受同一声音的高低快慢的变化。
4. 进行第三次作业:画出地铁列车声的变化。
5. 作业展评:讲讲自己是怎样把声音的变化画出来的?
设计意图:突破简单的点、线、面、色,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布局画面。
四、思维拓展,乐趣创作
1. 播放声音,结合书上范图比较声音的不同和画面的不同:听听小虫的叫声和喝彩声,看看书上画的这两种声音,从中体会不同声音的不同之处,并感受画面的不同。
2. 考考学生的眼力:
展示德库宁的《噪杂声》交流讨论:你可以从图画中听到什么声音?从学生的各种回答里总结出:原来画中就有声音啊!
展示吴大羽的作品,让学生看看从画中可以听出什么声音?
3. 播放一些特殊的声音,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各种声音的不同:
打碎玻璃的声音、刺耳的声音、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很少听到的声音。
4. 介绍绘画小窍门:
用线沾色,在纸上拖动,产生了柔软而毛糙的线条,《超市的噪杂声》就是这样画出来的。
教师示范:
⑴ 用瓶盖可以直接沾上颜色刻出图形,这样的形状可以用来表现什么声音呢?
⑵ 梳子沾上颜色画出排列整齐的线条又可以拿来画什么声音呢?
听课反思
因为是一节感受类的课,在教学中郭老师除了选择各种不同的声音供学生聆听和创作,更是随时关注学生,对学生的各种说法和想法都去细心倾听,加以肯定或赞扬。由于每个人对声音的感受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在选择色彩和线条时会跳出我们的习常思维,比如听到平缓的声音会用红色或跳跃性很强的线条来表现,教师应鼓励学生讲出这样表现的理由,对每一种感觉都给予鼓励,不能简单地用对与错来评判,让学生感到自己确实是在参与对声音的再创造。作业时不仅要让他们敢于画出声音,还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作品的美感。学生在作业后可以互相猜猜对方画的是什么声音。在这样一节新奇而有趣的课上,郭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分享了创作的快乐,感受到人类听觉的神奇和绘画艺术独特的魅力!
本课的学习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新奇的,由起先的不知如何画声音,到能用简单的点、线、色、形画出声音,最后能得心应手地用色彩和各种工具表现出声音。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看出每个儿童都潜藏着“通感”的能力,并且处于随时可以发挥的状态。
这是一节使“听觉训练”与“美术学习”教学得到双赢的教学。整节课中郭老师把听觉、感受、创作融为一体,让学生对听声音,“画声音”表现出喜爱和积极的参与。观赏他们的作业真是以画表声,声画并茂。
从另一方面也感受到教师的引导和指导相当重要,教师不仅要设计好逐层引导的教学环节,而且要做到教学跟着学生走,对学生的各种说法、想法和画法都去细心倾听和认真观赏,并及时加以肯定和赞扬,让儿童能够体验到将自己的听觉感受表现出来的快乐。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身边去聆听不同的声音:大自然中的种种声音;身边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用嘴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打击乐器创造出的声音等……从中感受声音的丰富和不同。